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旱作地膜玉米密植增产用水效应及土壤水分时空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樊廷录 1 ; 李永平 2 ; 李尚中 3 ; 刘世新 2 ; 王淑英 3 ; 马明生 3 ;

作者机构: 1.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2.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

3.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

关键词: 旱作玉米;覆膜;密植增产;水分利用效率;土壤水分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6 年 49 卷 19 期

页码: 3721-373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干旱缺水是黄土高原旱作农业最大的限制因素,研究覆膜、增密和品种对旱作玉米增产和水分利用的影响,有助于揭示未来旱作粮食持续增产与水环境的关系。【方法】试验于2012—2015年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宁夏彭阳进行,在全膜双垄沟(FPRF)和半膜平铺盖(HPFC)2种种植方式下,选择耐密中晚熟先玉335和吉祥1号及不耐密早熟酒单4号3个杂交种,低密度(4.5万株/hm~2)、中密度(6.75万株/hm~2)和高密度(9.0万株/hm~2)3个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玉米连作定位观测。采用烘干法监测不同降水年型玉米生育时期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通过Surfer软件绘制土壤水分等值线图,研究旱作覆膜连作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结果】在地膜覆盖条件下各因素对旱作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对籽粒产量和WUE的影响顺序依次为降水年型>密度>覆膜方式>品种,降水年型从干旱、正常、丰水年的变化,玉米产量由7.72和8.79 t·hm~(-2)增加到11.86和11.15 t·hm~(-2),但WUE最高值并不在降水较多的年份,而在正常年型。密度由4.5万株/hm~2增加到6.67万株/hm~2,耗水量、产量、WUE增加10.6 mm、20.0%和3.45 kg·mm~(-1)·hm~(-2),但密度从6.67万株/hm~2增加到9.0万株/hm~2时,耗水量不再增加,而产量和WUE提高12.0%和2.97 kg·mm~(-1)·hm~(-2);FPRF处理较HPFC处理平均增产15.72%,WUE提高21.09%;耐密中晚熟品种吉祥1号和先玉335较耐密性弱早熟品种酒单4号增产15.46%—24.45%,WUE提高13.35%—15.55%。在全膜双垄沟种植条件下,玉米生育期内土壤剖面水分含量始终高于半膜平覆盖种植,尤其是玉米灌浆期0—200 cm土层多蓄积了50—90 mm的土壤水分,在严重伏旱年份发挥了明显的抗旱增产作用。不论降雨年型如何,4年期间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增加和WUE提高并没有多消耗土壤水分,土壤深层未形成低湿层,也未观察到增密增产对土壤剖面水分循环的负效应,而干旱年份半膜平铺盖形成了一个土壤水分<8%的明显干土层,并且随着玉米生长时间的推后干土层厚度增加、范围扩大。【结论】在目前地膜覆盖和生产平均密度5.3万株/hm~2基础上,"全膜双垄沟播+耐密品种+增密1.5万株/hm~2"是年降雨450 mm以上旱作区玉米持续增产和水分高效利用的技术关键,增密增产不会导致土壤深层形成干土层。

  • 相关文献

[1]覆膜和密度对宁南旱地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梁锦秀,郭鑫年,张国辉,陈刚,王西娜,周涛. 2015

[2]不同畦灌方式对冬小麦土壤水分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洪瑜,王芳,刘汝亮,李友宏,陈晨,赵天成. 2014

[3]贺兰山东麓土壤水分运动及施肥对酿酒葡萄水分利用的影响. 梁锦绣,马文艳,尚红莺,周涛. 2004

[4]免耕与传统耕作对旱作玉米产量的影响及其效益分析. 左忠,王峰,王宗华,王顺霞,郭永忠. 2009

[5]不同造林方式对宁南山区樟子松抗旱造林效果的影响. 王正安,余治家,马杰,佘萍,贾宝光,李颖. 2021

[6]覆膜保护栽培对鲜食玉米早熟性的影响. 柳伟祥,樊明,韩成福. 2006

[7]春小麦覆膜栽培技术研究. 李红霞,马维亮,李晓瑞. 1996

[8]有机水稻覆膜插秧技术研究. 马维新,李如意,兰保国,刘荐,杨生龙. 2013

[9]艾草绿色增效栽培技术研究. 张建虎,桂林国,张新学. 2023

[10]宁夏干旱半干旱区高粱覆膜栽培技术. 罗世武,李凯,程炳文. 2022

[11]盐碱地枸杞节水高效利用技术集成研究. 尹志荣,黄建成,桂林国,张永宏. 2016

[12]宁夏中部干旱带旱地玉米覆膜免耕对土壤典型理化性状影响研究. 杜建民,李浩霞,李海洋,郭永忠. 2016

[13]旱地仁用杏覆草、覆膜试验. 陈卫平,周军,魏耀峰,杨挺,许畴,张全科. 2005

[14]高海拔和干旱条件下覆膜穴播糜子品种比较试验. 杨飞,张战胜,柳智星,刘世明,柳碗学,周兴隆,李相宁,佘奎军,李喜红,杨俊丽,陈彩芳,王翰霖,孙立峰,赵学智. 2025

[15]红寺堡灌区玉米有限控灌技术研究初报. 桂林国,罗代雄,王世荣,蒋永前. 2004

[16]灌丛内人工林窗的相对光照强度和土壤水分条件. 薛智德,张乾功,朱清科,陈卫平. 2008

[17]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水分的研究进展. 岳彩娟,王彩艳,余峰,董立国. 2010

[18]宁南山区保护性农业措施对冬小麦农田休闲期土壤水分的影响. 董立国,袁汉民,蔡进军,ALLEND · McHugh,潘占兵,马璠,张源润,李生宝. 2015

[19]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综述. 黄肖勇,李生宝. 2009

[20]环境因子远程监测技术对枸杞园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 李锋,刘晓彤,罗健航,赵营,王海廷,张学军.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