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米氏凯伦藻生长对磷的响应及其吸收动力学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周钦 1 ; 马增岭 2 ; 袁兴伟 2 ; 沈盎绿 3 ;

作者机构: 1.温州大学浙江省水环境与海洋生物资源保护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2.;温州大学浙江省水环境与海洋生物资源保护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3.;温州大学浙江省水环境与海洋生物资源保护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米氏凯伦藻;无机磷;生长;吸收动力学

期刊名称: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ISSN: 1674-5566

年卷期: 2017 年 04 期

页码: 546-55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研究了3种不同无机磷水平培养条件下对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细胞密度、体积的影响以及米氏凯伦藻的磷吸收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不同无机磷水平培养条件对米氏凯伦藻的生长有显著影响。在整个实验期间,磷浓度越高,米氏凯伦藻细胞密度越高,而且从第12天开始到实验结束,高磷组中米氏凯伦藻细胞密度均显著高于中磷组和低磷组(P<0.05);与之相反,低磷组中米氏凯伦藻细胞体积从第6天开始显著大于中磷和高磷组(P<0.05),而中磷组中米氏凯伦藻体积与高磷组差异不显著(P>0.05)。利用米氏方程可较好地拟合米氏凯伦藻对无机磷的吸收速率和初始磷浓度之间关系,其中米氏凯伦藻对无机磷的最大吸收速率(ρ_(max))为18.587 fmol/(cell·h),半饱和常数(K_s)为0.490μmol/L。鉴于东海赤潮高发区的海水中无机磷含量偏低的事实(0.10μmol/L左右),米氏凯伦藻对无机磷的较强亲和力以及低磷条件下的持续增长潜力表明在低磷条件下甲藻对营养盐的吸收比硅藻更具有竞争力,从而驱动东海区硅藻赤潮和甲藻赤潮演替。

  • 相关文献

[1]pH对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种群生长、营养吸收及无机碳亲和力的影响. 王越,沈盎绿,赵世烨,朱礼鑫,宋淑贞,李道季. 2015

[2]不同营养盐水平对东海原甲藻和米氏凯伦藻生长的影响. 沈盎绿,李道季. 2016

[3]两种常见外来入侵赤潮藻的PCR鉴定. 郑俊斌,张凤英,马凌波,陆亚男,马春艳. 2009

[4]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米氏凯伦藻方法的建立. 张凤英,徐兆礼,马凌波,郑俊斌,缪宇平,陆亚男. 2009

[5]东海米氏凯伦藻水华中中华哲水蚤的选择性摄食. 孙军,宋书群,徐兆礼,王宗灵,朱明远. 2007

[6]米氏凯伦藻18S rDNA和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 郑俊斌,张凤英,马凌波,陆亚男. 2009

[7]真江蓠对氨氮去除效率与吸收动力学研究. 温珊珊,张寒野,何文辉,张饮江,徐姗楠,何培民. 2008

[8]海带藻片对氮营养盐吸收特性研究. 毛玉泽,叶乃好,王金叶,李玚,崔现军,邹健,方建光. 2009

[9]浮游虫黄藻生长及碱性磷酸酶对不同磷酸盐浓度的响应. 李月,王云龙,欧阳珑玲. 2022

[10]不同磷酸盐浓度下浮游虫黄藻的转录组比较分析. 李月,王云龙,欧阳珑玲. 2022

[11]微绿球藻、隐藻和颤藻竞争氮磷营养的通径分析. 曹煜成,王少沛,李卓佳,文国樑,陈素文. 2012

[12]龙须菜海藻场构建及其对水环境因子的影响. 周岩岩,李纯厚,陈丕茂,李春晓,马庆涛,杨进,李琦,刘维达. 2011

[13]温度对施氏鲟幼鱼生长、摄食和肠道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BAI Hai-wen,白海文,ZHANG Ying,张颖,LI Xue. 2011

[14]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大口黑鲈生长及鱼体营养成分的影响. 牛纪锋,吴锐全,谢骏,王广军,余德光. 2010

[15]延迟投饵对半滑舌鳎仔鱼生长、存活和体成分的影响. 常青,陈四清,马静,梁萌青,郑珂珂. 2011

[16]中国紫蛤的人工育苗. 吴进锋,陈素文,陈利雄,朱长波,奚祝生,庄娘惜. 2009

[17]周期性断食对皱纹盘鲍生长、摄食、排粪和血细胞组成的影响. 任黎华,张继红,王文琪,杜美荣,张明亮,高亚平,吴桃. 2012

[18]不同饲料对半滑舌鳎摄食、生长及饲料利用的比较研究. 贾磊,刘皓,陈京华,王彦怀,宋文平. 2010

[19]饥饿对条石鲷仔稚鱼生长发育的影响. 孙中之,柳学周,徐永江,李娟,曲建忠,兰功刚,梁翻. 2009

[20]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大口黑鲈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牛纪锋,吴锐全,谢骏,王广军,关胜军.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