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乙基多杀菌素和联苯肼酯对地熊蜂的毒性及风险评估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欢 1 ; 徐希莲 1 ;

作者机构: 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地熊蜂;农药;乙基多杀菌素;联苯肼酯;安全性评价;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羧酸酯酶

期刊名称: 昆虫学报

ISSN: 0454-6296

年卷期: 2019 年 03 期

页码: 334-34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明确乙基多杀菌素和联苯肼酯对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的毒性,探讨这两种农药亚致死浓度对地熊蜂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羧酸酯酶(CarE) 3种解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饲喂法测定60 g a.i./L乙基多杀菌素和43%联苯肼酯对地熊蜂采集蜂的急性经口毒性,依据农药对蜜蜂生态风险的危害熵(hazard quotient, HQ)值评估这两种农药对地熊蜂的风险。同时测定了这两种农药亚致死剂量(LD_(50)和LD_(80))处理后地熊蜂AchE, GST和CarE的活性变化。【结果】60 g a.i./L乙基多杀菌素和43%联苯肼酯对地熊蜂采集蜂的急性经口毒性测定48 h时LD_(50)值分别为3.590和1 447μg a.i./蜂,其中60 g a.i./L乙基多杀菌素表现为中毒,43%联苯肼酯表现为低毒。两种农药对地熊蜂采集蜂的HQ值均低于50,表现为低风险。LD_(50)和LD_(80)剂量的乙基多杀菌素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3 h时地熊蜂AchE活性被激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对照组的1.45和1.23倍,24 h后活性受到抑制,两个剂量处理组AchE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arE活性3 h时同样被激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D_(50)和LD_(80)剂量处理组CarE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1.24和1.53倍, 24 h后活性受到抑制,其中LD_(50)剂量处理组CarE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D_(80)剂量处理组CarE活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LD_(50)和LD_(80)剂量处理组GST活性3 h被激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对照组的2.24和2.58倍,24 h后活性降低,但两个剂量处理组GST活性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3%联苯肼酯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3 h时LD_(50)和LD_(80)剂量处理组AchE活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24 h后AchE活性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是对照组的75%和80%;CarE活性3 h时被抑制,LD_(50)剂量处理组CarE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D_(80)剂量处理组CarE活性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24 h后CarE活性被激活,其中LD_(50)剂量处理组CarE活性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LD_(80)剂量处理组CarE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D_(50)剂量处理组GST活性3 h时被激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4 h后活性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 h和24 h的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2.04和1.72倍,LD_(80)剂量处理组3 h的GST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24 h后活性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基多杀菌素和联苯肼酯对地熊蜂的HQ评估均表现为低风险,其中联苯肼酯对地熊蜂的安全性较高,在熊蜂授粉过程中可以按照推荐剂量应用,但过量施用或者长期施用可能会造成熊蜂体内药剂积累引起生理或者行为的变化,乙基多杀菌素在温室及大田授粉期的使用剂量和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 相关文献

[1]联苯肼酯与毒死蜱对二斑叶螨联合毒力. 宫亚军,王泽华,朱亮,石宝才,康总江,魏书军. 2014

[2]北京地区二斑叶螨不同种群的药剂敏感性. 宫亚军,王泽华,石宝才,崔文夏,金桂华,孙艳艳,魏书军. 2014

[3]联苯肼酯与联苯菊酯对朱砂叶螨联合毒力的生物测定. 王泽华,石宝才,宫亚军,魏书军. 2015

[4]联苯肼酯对智利小植绥螨的安全性及二者对二斑叶螨的联合控制作用. 宫亚军,金桂华,崔宝秀,王泽华,朱亮,康总江,魏书军. 2015

[5]意大利蜜蜂和地熊蜂在设施甜樱桃上的采集行为和授粉效果比较. 唐立,王欢,张琪,徐希莲,阎雄飞,曲焱焱. 2025

[6]基于职能分工的地熊蜂飞行能力的差异分析. 赵荣华,曲焱焱,王甦,苏晓玲,王玉玉,王欢. 2024

[7]番茄潜叶蛾对乙基多杀菌素的抗性监测及抗性风险评估. 渠成,黄建雷,车午男,谢振良,方勇,邓群英,王然. 2024

[8]亚洲小车蝗痘病毒与化学杀虫剂混用的杀虫效果及对寄主主要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杨新华,李永丹,田兆丰,史雪岩,高希武. 2008

[9]桃蚜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克隆及我国多地区桃蚜S431F突变频率检测. 刘晓岚,田兆丰,李永丹. 2018

[10]B型烟粉虱寄主转换的适应性研究. 王海鸿,赵秋菊,周锋. 2017

[11]我国多地区桃蚜种群对抗蚜威的抗性及乙酰胆碱酯酶敏感度检测. 刘晓岚,田兆丰,李永丹. 2018

[12]溴苯腈在小麦和土壤中的消解及安全性评价. 贾春虹,赵尔成,贺敏,陈莉,靖俊杰,余苹中. 2018

[13]代森联和乙撑硫脲在西瓜和土壤中的消解及安全性评价. 余苹中,贾春虹,赵尔成,贺敏,陈莉,朱晓丹. 2014

[14]农药雾滴落至叶片的行为研究综述. 邓巍,付卫强,武广伟,陈天恩,郭建华,马伟. 2011

[15]作物害虫化学防治的数学模型. 程述汉,徐臣善,李明,辛泽山,束怀瑞,王衍安. 2008

[16]溴苯腈在小麦和土壤中的消解及安全性评价. JIA Chun-Hong,贾春虹,ZHAO Er-Cheng,赵尔成,HE Min,贺敏. 2018

[17]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安全性评价. HE Min,贺敏,JIA Chun-Hong,贾春虹,ZHAO Er-Cheng,赵尔成. 2018

[18]温室静电农药喷洒机在设施园艺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 马伟,王秀,齐永胜,周舟. 2009

[19]作物害虫化学防治的数学模型. 程述汉,徐臣善,李明,辛泽山,束怀瑞,王衍安. 2008

[20]植保无人机喷施雾滴沉积特性的荧光示踪分析. 张瑞瑞,李龙龙,文瑶,陈立平,唐青,伊铜川,宋佳星.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