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素英 1 ; 刘洋 1 ;
作者机构: 1.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关键词: 春蚕豆;组织培养;再生植株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10 年 38 卷 08 期
页码: 3909-3910+391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外植体、培养基、基因型及放置方式对蚕豆不定芽诱导效果和植株再生的影响。[方法]以蚕豆幼胚、未成熟子叶、成熟子叶、成熟子叶节为材料,通过诱导不定芽→分成单个小植株→诱导生根这一过程检测不同外植体、培养基、基因型、放置方式对不定芽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所试4种外植体中,以成熟子叶节芽诱导频率最高,可达95%;不同外植体所需要的适宜培养基不同;不同基因型对蚕豆子叶节诱导芽效果差异很大;子叶节垂直半埋于培养基比平置于培养基时,其芽诱导效率高,且不定芽在IBA浓度为120mg/L的MS培养基上诱导生根,长成完整小植株。[结论]该研究建立了蚕豆器官发生再生植株的试验程序,为进一步研究提供试验依据。
- 相关文献
[1]春蚕豆茎段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研究. 彭绣科,刘洋. 2010
[2]青海春蚕豆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刘洋,高霞. 2006
[3]春蚕豆组织培养芽增殖培养基筛选研究. 刘洋. 2006
[4]春蚕豆茎段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刘洋. 2003
[5]春蚕豆继代增殖培养研究. 刘洋,迟德钊,马晓岗. 2008
[6]春蚕豆高产栽培群体发育动态规律研究. 熊国富. 2009
[7]春蚕豆青海9号原始群体的遗传变异及其原种繁育初探. 袁名宜,刘玉皎,熊国富,刘洋,张佩兰. 1998
[8]春蚕豆新品种(系)丰产性状鉴定及利用研究. 张小田,刘玉皎. 2010
[9]蚕豆茎段离体培养再生植株简报. 刘洋. 2003
[10]蚕豆(Vica faba)品种青海9号茎段. 刘洋. 2004
[11]多效唑在切花百合组织培养中的作用. 薛寒青,高霞. 2007
[12]三类观赏百合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 高霞. 2006
[13]东方百合组织培养浅述. 王清华. 2007
[14]抗晚疫病马铃薯的花药培养研究. 陈宝辉,蒲秀琴,李瑛,王舰. 2007
[15]生姜芽尖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 薛寒青. 2007
[16]激素对青稞胚愈伤、分化培养的影响. 穆德智,杨菁,田海宁. 2013
[17]白刺种子无菌苗培养中不同灭菌方法对比. 于倩,张得芳,史文君. 2021
[18]3种青海省主栽马铃薯外植体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蒲秀琴. 2014
[19]结球白菜幼胚培养技术研究. 张广楠,邵登魁,侯全刚,李江,李全辉. 2013
[20]唐菖蒲子球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蒲秀琴.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藜麦SSR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陈翠萍;闫殿海;张书苗;左皓南;高森;刘洋
关键词:藜麦;SSR标记;指纹图谱;遗传多样性
-
低温和常温下萌发的青霉菌孢子比较转录组研究
作者:杨宇若;蒋礼玲;陈诗佳;张真真;陈思宇;刘洋;王琳超;王明雪;贾举庆;刘永胜;黄胜雄
关键词:扩展青霉菌;孢子萌发;低温;分子机制;比较转录组
-
基于SSR标记的藜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指纹图谱构建
作者:陈翠萍;刘洋
关键词:藜麦;SSR标记;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指纹图谱
-
不同前茬作物对藜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陈翠萍;闫殿海;刘洋
关键词:藜麦;连作;轮作;前茬作物;产量
-
青海47份藜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分析
作者:陈翠萍;闫殿海;左皓南;高森;张书苗;刘洋
关键词:藜麦;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
6个藜麦品种(系)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作者:宋娇;姚有华;刘洋;迟德钊;王越
关键词:藜麦;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
-
藜麦在青海的引种及适应性鉴定方法探讨
作者:刘洋;闫殿海;毛玉金;张玉清;姚有华;党斌;迟德钊
关键词:藜麦;引种;适应性;评价;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