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黑土区玉米秸秆全量直接还田技术区域适应性探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马国成 1 ; 蔡红光 1 ; 范围 1 ; 梁尧 1 ; 刘剑钊 1 ; 赵洪祥 1 ; 袁静超 1 ; 刘培兴 1 ; 边少锋 1 ; 王立春 1 ; 任军 1 ;

作者机构: 1.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农村部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吉林省退化黑土培肥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吉林省黑土工程研究中心

关键词: 春玉米;黑土地;秸秆全量直接还田;区域适应性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22 年 006 期

页码: 1-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东北黑土区玉米秸秆资源丰富,实施秸秆全量直接还田是保护黑土地、实现秸秆资源经济高效利用的首选。由于东北地区区域生态、土壤类型、地形地貌等差异,影响了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的应用效果。本文基于多年田间试验和生产实证,系统解析目前黑土区深翻、覆盖、粉耙(碎混)三种主要秸秆全量直接还田技术特点及区域适应性,提出“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的技术原则。在中西部粮食主产区,采用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与玉米秸秆全量覆盖相结合的方式;在西部半干旱风沙区,以玉米秸秆全量覆盖还田为主体;在东部冷凉湿润区、平川地采用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与秸秆粉耙(碎混)还田相结合,山坡地采用玉米秸秆全量粉耙(碎混)还田方式。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秸秆全量直接还田生态效应监测,以科学指导秸秆还田生产实际。

  • 相关文献

[1]我国黑土地保护工程对策浅议. 刘文哲,任禾. 2019

[2]种植紫花苜蓿治理黑土地水土流失的建议. 朴庆林,陈自胜. 2005

[3]吉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制约因素与发展路径探讨. 岳本奇,高辉,岳玉兰,梁烜赫,王超,夏厚禹,姜福旭,丁士东. 2024

[4]种植紫花苜蓿治理黑土地水土流失探讨. 徐安凯,王志锋,于洪柱. 2004

[5]条耕种植对薄层黑土农田土壤物理性质与玉米产量的影响. 曹庆军,王利斌,王文强,杨浩,殷志国,杨粉团,孔凡丽,李辛琲,刘臣,李刚. 2023

[6]春玉米控释氮肥施用技术研究. XIE Jia-gui,谢佳贵,YIN Cai-xia,尹彩侠,ZHANG Yu-xin,张玉欣. 2008

[7]东北地区春玉米生产现状及未来增产途径分析. WANG Li-chun,王立春,WANG Yong-jun. 2008

[8]春玉米吸钾能力与土壤有效钾含量对钾肥效率的影响. 张宽,王秀芳,王立春,谢佳贵,张国刚,尹彩侠,张国辉,侯云鹏. 2005

[9]磷肥在黑土春玉米连作区对玉米后效作用的研究. 谢佳贵,张宽,王秀芳,王立春,张国刚. 2004

[10]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叶片光合特性与碳、氮变化特征的影响. 陈传,侯海鹏,李强,朱平,张振勇,董志强,赵明. 2010

[11]东北春玉米耐老化膜覆盖及留高茬交替休闲保护性耕作效应研究. 初振东,李少昆,谢瑞芝,王克如,刘武仁,柏军华,郑金玉. 2007

[12]化肥及其施用技术对春玉米籽粒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王立春,王秀芳,谢佳贵,张国刚,张宽. 2004

[13]影响春玉米钾肥增产效果与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 王秀芳,张宽,王立春,张国刚,谢佳贵. 2004

[14]粘虫危害模拟及对吉林春玉米物质生产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曹庆军,杨粉团,梁尧,姜晓莉,李刚. 2015

[15]氮肥运筹对春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Xie Jiagui,谢佳贵,Hou Yunpeng,侯云鹏,Yin Caixia,尹彩侠,Kong Lili,孔丽丽,Qin Yubo,秦裕波,Li Qian,李前,Wang Lichun. 2016

[16]化控提高高密度种植春玉米的抗倒伏能力. 刘志铭,盖旭东,兰天娇,孙宝龙,吕艳杰. 2019

[17]不同氮肥对东北春玉米田N2O昼夜排放的影响. 姚凡云,曹玉军,吕艳杰,刘志铭,魏雯雯,王永军. 2019

[18]滴灌施氮对春玉米产量、土壤无机氮含量及氮素平衡的影响. 侯云鹏,孔丽丽,尹彩侠,秦裕波,李前,于雷. 2017

[19]化控技术对春玉米产量、形态特征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孙宁,孟祥盟,边少锋,赵洪祥,方向前,闫伟平,张丽华,谭国波. 2017

[20]抓住技术研究重点 补齐增产技术体系短板——以东北春玉米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例. 赵洪祥,边少锋,邹云峰,冯士成.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