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江苏省绿色食品梨特征营养品质挖掘与保持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孙玲玲 1 ; 刘鹏琰 2 ; 王玉玲 3 ; 季国军 4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绿色食品办公室

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

3.null

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关键词: 绿色食品;梨;特征营养品质;保持技术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24 年 012 期

页码: 141-14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梨是江苏省优势特色产业,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健康安全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绿色食品梨市场需求呈现上升趋势,但关于其特征营养品质的关注及品质保持技术的研究不足。本研究选取江苏省绿色食品梨为代表,旨在探究绿色食品梨的特征营养品质评价指标,通过营养品质与生长环境因子、栽培方式以及采摘期等关联因素的研究分析,明确其特征性营养功能成分形成的关键调控因素,解析特征营养品质形成的关键影响因子。研究过程中,应用化学检测分析技术手段,通过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基于品种和环境质量因子的品质参数进行归类响应分析,构建江苏地区绿色食品梨产品特征性营养品质评价指标包括维生素C、山梨醇、苹果酸、可滴定酸、Mg、果糖和Ca。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露天和套袋2种栽培模式下,露天种植模式的石细胞含量更低,口感更好,果糖、葡萄糖、柠檬酸、Mn和Se含量较高;最适采摘期研究表明,露天梨采摘早于套袋梨,且均在二者成熟期中期采摘的梨果品质比较优良;决定梨品质形成的关键可控环境因子为土壤pH值、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全氮含量和有机质含量。以影响农产品特征营养品质的关键或者重要影响因子作为突破口,形成区域适宜性梨品种选择技术、口感与风味调控栽培关键技术,以及优化水肥土管理、最佳采摘期选择、全程质量控制及溯源配套技术,并以此为核心构建江苏绿色优特农产品营养品质保持的生产技术体系。

  • 相关文献

[1]关于“绿色食品”的发展. 唐明霞,袁春新,顾拥建. 2002

[2]江苏沿海垦区稻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王志春,黄如鑫,姚立生. 2012

[3]早熟鲜食大豆品种早生翠鸟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陈新,严继勇,高兵,张智民,伙金俐,陈玉,冷苏风,蒋小平,汪凯华,王学军. 2006

[4]绿色食品及有机仪器稻米生产的技术途径. 施德堂. 2001

[5]浅谈持续有机葡萄生产的监管. 钱亚明,赵密珍,吴伟民,王壮伟,袁骥. 2008

[6]江苏省小杂粮生产的发展现状、前景及对策初探. 陈新,严继勇,易金鑫,高兵,张智民. 2005

[7]砂梨RuBisCO小亚基基因cDNA的克隆和分析. 李慧,盛宝龙,丛郁,蔺经,李晓刚,杨青松,王中华,常有宏. 2011

[8]不同树龄梨树叶片光合特性比较. 盛宝龙,常有宏,姜卫兵,蔺经,颜志梅,李晓刚,杨青松. 2007

[9]江苏省优质梨生产的品种选择与种植比例. 盛宝龙,蔺经,熊如意,常有宏,周建涛. 2001

[10]两种树形棚架栽培丰水梨的生长、结果及果实品质比较. 蔺经,杨青松,王中华,李晓刚,盛宝龙,常有宏. 2011

[11]遮阴对不同梨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 SHENG Bao-long,盛宝龙,CHANG You-hong,常有宏,JIANG Wei-bing. 2012

[12]基于SSR标记的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妤艳,吴俊,张绍铃. 2008

[13]基于苹果EST-SSR的梨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路娟,吴俊,张绍铃,吴华清,张妤艳. 2010

[14]两个梨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及种子内源激素的变化. 齐开杰,赵碧英,张虎平,郭成宝,孙永平,张绍铃. 2016

[15]多菌灵、氯氰菊酯在梨中分布特点的研究. 刁传芸,常有宏. 2011

[16]不同砧木对丰水梨叶片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纪开燕,褚军,韦军. 2013

[17]多菌灵在梨贮藏期间残留动态分析. 刁传芸,任晓萍,常有宏,刘贤金. 2008

[18]梨树叶面喷硒的技术及其应用效果. 葛金涛,王丽丽,赵统利,刘兴满. 2018

[19]梨中啶虫脒、烯唑醇、阿维菌素残留动态分析. 刁传芸,常有宏. 2012

[20]喷施叶面钾肥对“苏翠1号”梨果实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张梅,李刚波,赵林,张婷,杨艳,王福建,杨峰.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