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3种渔用药物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永涛 1 ; 李乐 2 ; 杨红 1 ; 艾晓辉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强力霉素;甲苯咪唑;替米考星;斜生栅藻;毒性效应;叶绿素a

期刊名称: 生态环境学报

ISSN: 1674-5906

年卷期: 2017 年 26 卷 02 期

页码: 261-26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强力霉素、甲苯咪唑和替米考星是水产养殖业中的常用渔用药物,为了阐明这3种渔用药物对水环境中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毒性效应,研究了强力霉素、甲苯咪唑和替米考星对斜生栅藻生长和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2 mg·L~(-1))的强力霉素对斜生栅藻的生长和叶绿素a的含量均具有促进作用,高质量浓度(12、27和64mg·L~(-1))时则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效应,且质量浓度越高,抑制效应越强。质量浓度为5 mg·L~(-1)的强力霉素在48~72 h之间对斜生栅藻叶绿素a的含量具有促进作用,96 h后才开始表现出抑制作用。甲苯咪唑在低质量浓度(0.5 mg·L~(-1))时对斜生栅藻的生长和叶绿素a的含量便表现出抑制效应,且抑制效应随其质量浓度(1、2、3、4 mg·L~(-1))的增加而增强。替米考星在质量浓度为0.5 mg·L~(-1)时,48 h内对斜生栅藻的生长和叶绿素a的含量没有明显作用,48~96 h表现出抑制作用;而在1~8 mg·L~(-1)浓度范围则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强力霉素、甲苯咪唑和替米考星对斜生栅藻24 h、48 h、72 h和96 h的半抑制质量浓度(EC50)分别为9.564、11.905、11.046、16.214 mg·L~(-1),1.198、3.979、5.118、3.940 mg·L~(-1),7.744、7.691、7.548、7.251 mg·L~(-1)。甲苯咪唑(0.5、1、2、3和4 mg·L~(-1))、强力霉素(2、5、12、27和64 mg·L~(-1))和替米考星(0.5、1、2、4和8 mg·L~(-1))分别处理斜生栅藻96 h后叶绿素a含量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的89.8%、70.8%、26.6%、15.5%和7.5%,111.9%、94.1%、65.9%、58.5%和30.3%,81.5%、55.6%、47.4%、20.7%和13.3%。3种渔用药物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表现为甲苯咪唑>替米考星>强力霉素。

  • 相关文献

[1]金霉素及其异构体降解产物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张迪,厉圆,沈忱思,肖冬雪,柳建设,赵凤,熊明瑜. 2019

[2]福尔马林和甲苯咪唑防治网箱赤鲷微杯虫的效果研究. 夏磊. 2011

[3]同位素稀释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产品中甲苯咪唑及其代谢物的残留量. 刘永涛,艾晓辉,杨红. 2011

[4]甲苯咪唑、溴氰菊酯和硫酸铜对美洲鲥的急性毒性研究. 张新铖,朱新平,刘毅辉,洪孝友,黄俭城,曾敏玲. 2015

[5]长期、低浓度暴露甲苯咪唑在银鲫体内的动态过程研究. 刘永涛,郭东方,艾晓辉,杨红. 2011

[6]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甲苯咪唑及其代谢物残留. 姜朝军,于慧娟,蔡友琼,惠芸华. 2009

[7]HPLC/UV法对银鲫肌肉组织中甲苯咪唑及其代谢产物残留的同时测定. 郭东方,刘永涛,艾晓辉,袁科平. 2009

[8]银鲫肌肉中甲苯咪唑及其代谢物残留检测方法的建立—HPLC法. 姜朝军,于慧娟,冯兵,蔡友琼,惠芸华. 2009

[9]甲苯咪唑在鲫体内的药动学及残留消除研究. 潘浩,王荻,卢彤岩. 2016

[10]甲苯咪唑在团头鲂体内主要代谢物及其变化规律研究. 胥宁,刘永涛,艾晓辉,赵凤,杨秋红,吕思阳. 2013

[11]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虾生物体中甲苯咪唑及代谢物的残留. 于慧娟,冯兵,姜朝军,张晓玲,惠芸华,沈晓盛. 2010

[12]两种沉水植物浸提液对斜生栅藻的化感效应. 杨琳,吴伟,胡庚东,瞿建宏,陈家长,李成君. 2008

[13]商品氯氰菊酯对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及其生理生化效应. 王朝晖,谢骏,姜珊,史婧佳,刘勇斌,龚望宝. 2012

[14]盐碱胁迫对斜生栅藻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应成琦,陆建学,么宗利,周凯,来琦芳. 2011

[15]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鲴)体内药物动力学及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丁俊仁,艾晓辉,汪开毓,刘永涛,袁科平,袁丹宁. 2012

[16]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产品中的4种四环素类药物残留量. 刘艳萍,冷凯良,王清印,王志杰,孙伟红,王瑜,邢丽红. 2009

[17]表面活性效应下强力霉素伏安行为及其检测. 张旭志,刘文文,丁东生,郭萌萌,赵俊,曲克明. 2015

[18]强力霉素人工抗原的合成与抗体制备. 甘金华,邓薇,李进平,艾晓辉. 2011

[19]在斑点叉尾(鱼回)血清中强力霉素对嗜水气单胞菌药动-药效模型研究. 艾晓辉,丁运敏,汪开毓,刘永涛,沈丹怡. 2011

[20]强力霉素壳聚糖纳米粒冻干粉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沈丹怡,丁运敏,艾晓辉,刘永涛,余少梅,索纹纹.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