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甘薯近缘野生种资源的杂交亲和性评价及利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谢一芝 1 ; 吴纪中 1 ; 戴起伟 1 ; 张黎玉 1 ; 尹晴红 1 ; 邱瑞镰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甘薯;近缘野生种;种间杂交;育种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1672-1810

年卷期: 2003 年 4 卷 02 期

页码: 147-150

摘要: 甘薯近缘野生种与甘薯栽培品种的杂交结实率研究表明 ,甘薯栽培品种与不同倍性I .trifida的平均杂交结实率为 9.33% ,其中与六倍体I.trifida杂交结实率最高 ,与二倍体I.trifida杂交结实率最低 ;与四倍体I .littoralis杂交的平均结实率为 4 .2 2 % ;与I .leucantha杂交的平均结实率为 0 .75 %。甘薯与近缘野生种杂交 ,其后代的结薯性出现广泛的分离 ,甘薯与六倍体I.trifida的杂交后代结薯率高于与其它低倍体的野生种。在甘薯栽培品种与近缘野生种的杂交后代中选出了一些优良的杂种后代。利用六倍体I.trifida与甘薯栽培品种杂交和回交 ,从其后代中选育出了苏渝 30 3和渝苏 2 97等甘薯品种。

  • 相关文献

[1]甘薯近缘野生种的抗病性鉴定与新型种间杂种的获得. 张安,李鹏,李洪民,谢逸萍,李秀英,王欣,马代夫. 2009

[2]高抗茎线虫病高淀粉育种材料的鉴定和利用. 李秀英,马代夫,李洪民,谢逸萍,李强,周忠. 2005

[3]甘薯育种与甘薯产业发展. 马代夫,李洪民,李秀英,谢逸平,李强. 2005

[4]江苏省甘薯育种进展和展望. 戎新祥,王庆南,赵荷娟. 2000

[5]甘薯及近缘野生种耐病毒特性鉴定. 李洪民,邢继英,马代夫,谢逸萍,李强. 2003

[6]品种创新与甘薯产业发展. 易中懿,汪翔,徐雪高,秦建军,陆建珍,戴起伟. 2018

[7]中国淀粉型甘薯育种现状及展望. 谢一芝,郭小丁,贾赵东,马佩勇,边小峰,禹阳. 2019

[8]食用甘薯品种选育及系谱分析. 谢一芝,贾赵东,边小峰,马佩勇,禹阳,郭小丁. 2021

[9]甘薯新品种“彭苏2号”的选育及主要经济性状表现. 张启堂,谢一芝,郭小丁,曾志明,贾赵东. 2016

[10]高产优质淀粉型甘薯新品种‘苏薯24号’的选育研究. 贾赵东,马佩勇,边小峰,郭小丁,谢一芝. 2016

[11]国内外甘薯产业发展概况. 马剑凤,程金花,汪洁,戴红君,戴起伟. 2012

[12]甘薯近缘野生种马鞍藤对盐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特征. 霍恺森,成小威,曹清河,唐君,朱国鹏,陈艳丽. 2019

[13]南瓜种间杂交及其杂交种枯萎病抗性研究. 张朝阳,赵建峰,罗德旭,王林闯,孙玉东. 2014

[14]辣椒种间杂交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研究. 刘娜,刁卫平,郭广君,潘宝贵,戈伟,许亚池,王述彬,刘金兵. 2015

[15]辣椒C.baccatum×C.frutescens种间杂种的获得与鉴定. 张凯,刁卫平,郭广君,潘宝贵,戈伟,刘金兵,王述彬. 2019

[16]棉属种间杂交的研究. 钱思颖,黄骏麒,刘桂玲,彭跃进,应苗成,徐英俊. 1988

[17]美洲狼尾草不育系Tift85DA4的改进及其种间杂交制种技术研究. 丁成龙,顾洪如. 2002

[18]陆地棉(G.hirsutum L.)异常棉(G.anomalum Wawr.& Peyr.)种间杂种的研究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钱思颖,黄骏麒,彭跃进,周宝良,应苗成,沈端庄,刘桂玲,胡廷馨,徐英俊,顾立美,倪万潮,陈松. 1992

[19]转抗除草剂基因油菜与5种十字花科杂草的基因流研究. 赵祥祥,夏秋霞,陆大雷,陆卫平,戚存扣,浦惠明,刘葛山,赵建,王幼平. 2006

[20]象草种子苗的遗传变异及种间杂交研究. 丁成龙,张建丽,许能祥,顾洪如.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