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油棕种壳厚度控制基因SHELL的SNP分子标记开发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石鹏 1 ; 夏薇 2 ; 肖勇 2 ; 王永 2 ; 曹红星 2 ; 李东霞 2 ; 雷新涛 3 ;

作者机构: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海南省热带油料作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海南大学

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海南省热带油料作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海南大学

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海南省热带油料作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海南大学;

关键词: 油棕;种壳厚度;SHELL基因;错配碱基;SNP标记

期刊名称: 广西植物

ISSN: 1000-3142

年卷期: 2018 年 02 期

页码: 195-20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油棕属棕榈科多年生木本油料作物,果实含油量高达50%,且单位面积产油量高,享有"世界油王"美誉。油棕果实由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种壳)、种子四个部分组成,产油部分主要是中果皮和种子,其中种壳厚度是影响果实含油量的重要因素。SHELL基因控制种壳厚度,是一类MADS-box同源基因,SHELL基因在厚壳种和无壳种中的变异主要是第一个外显子上的两个SNP位点。该研究根据两个SNP位点进行特异标记开发,根据已知的油棕SHELL基因的序列,设计了4对SNP引物。4对SNP引物以2个SNP位点设计,每个SNP位点设计2对SNP标记,并均在引物3'端第二位引入强错配碱基。以2份薄壳种油棕材料和2份厚壳种油棕材料DNA为模板,扩增筛选油棕SHELL基因SNP引物。通过PCR扩增发现,设计的SHELL基因特异SNP标记EgSh(N)-f/EgSh(SNP)-2r能够鉴别油棕厚壳种和薄壳种。再用24株油棕树进行特异性验证,发现该标记能较准确地判断油棕的厚薄壳。该研究结果表明SNP标记EgSh(N)-f/EgSh(SNP)-2r可用来进行油棕种质资源早期分子鉴定,为高产油棕品种选育提供了技术支撑。

  • 相关文献

[1]CAPS分子标记在油棕核壳厚度控制基因SHELL鉴定中的应用. 曾精,曾宪海,潘登浪,李炜芳,李哲. 2022

[2]可再生生物质战略资源——油棕在我国的引种栽培研究. 曹建华,林位夫,谢贵水,张希财,曾宪海,邹积鑫. 2009

[3]中国发展油棕概况与前景. 冯美利,曾鹏,刘立云. (Mis

[4]茄子全基因组SNP标记的开发. 肖熙鸥,聂珩,林文秋,吴彩玉. 2025

[5]油棕花序性别分化过程观察. 杨静,李哲,曾宪海,林位夫,邹积鑫,潘登浪,李炜芳,刘钊,周建南,刘洁琼,张春红. 2016

[6]基于物联网的油棕远程监测系统设计. 谢铮辉,王玲玲. 2017

[7]低温胁迫对1O个油棕新品种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李静,陈秀龙,李志阳,郑永清,曹建华. 2013

[8]油棕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进展. 金龙飞,尹欣幸,曹红星. 2021

[9]油棕体细胞胚的诱导和次生胚的增殖研究. 邹积鑫,潘登浪,林位夫. 2016

[10]基于SCI收录论文的世界油棕研究格局. 陈卫军,黄华平,张如莲. 2013

[11]12个油棕新品种大田栽培抗逆性调查初报. 曹建华,李晓波,林位夫,谢贵水,陈俊明. 2009

[12]油棕授粉生物学的相关研究进展及展望. 杨蒙迪,赵慧,曹红星. 2019

[13]观赏油棕在园林中的应用及其育苗栽培技术. 徐启明,曹建华. 2010

[14]油棕不同叶序Fe、Mn、Cu、Zn的变化规律及测定. 刘立云,李艳,王萍,冯美利. 2008

[15]油棕Aux/IAA基因家族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杨蒙迪,金龙飞,周丽霞,窦雅静,曹红星,李新国. 2021

[16]哥斯达黎加油棕产业发展现状及经验借鉴. 曹建华,陶忠良,谢贵水. 2012

[17]低温胁迫下不同浓度ABA对4个油棕新品种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刘艳菊,周丽霞,曹红星. 2020

[18]油棕种子催芽方法的研究进展. 刘艳菊,曹红星. 2014

[19]油棕不同叶序的叶片长宽及其含水量变化规律研究. 李艳,刘立云,唐龙祥. 2009

[20]6个引进油棕品种农艺性状评价. 冯美利,张海清,曹红星.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