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珠江河网典型段基础碳源对水生动物的贡献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曾艳艺 1 ; 杨婉玲 1 ; 李海燕 1 ; 彭松耀 1 ; 赖子尼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C3植物;浮游植物;沉水水草;稳定同位素;IsoSource

期刊名称: 生态学杂志

ISSN: 1000-4890

年卷期: 2018 年 08 期

页码: 2403-241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于2015年3、8月分别采集珠江河网3个江段的潜在基础碳源及优势种水生动物,测定其δ13C和δ15N值,利用IsoSource软件分析不同江段各类群碳源对水生动物的贡献。结果表明:上游宽阔江段主贡献碳源来自C3植物,其对该站位消费者50%置信水平上的贡献率超出50%;下游水草床茂盛江段主贡献碳源为沉水水草,其对该站位消费者贡献率接近或超出50%,C3植物变为次贡献碳源;而河网分叉江段主贡献碳源为浮游植物,其对该站位消费者贡献率接近或超出40%,沉水水草和C3植物为共同次贡献碳源。珠江河网不同类型江段的主贡献碳源变化特征可能由该江段的碳源储量及消费者的生物可利用性共同决定。对多元化河流栖息生境的保护是维持珠江河网生态系统功能完整的关键环节。

  • 相关文献

[1]珠江河网典型段基础碳源对水生动物的贡献. 曾艳艺,杨婉玲,李海燕,彭松耀,赖子尼. 2018

[2]莱州湾浮游植物种群动态的研究. 王俊. 2000

[3]沅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刘明典,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杨青瑞,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李志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刘绍平,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黄木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吴志新. 2006

[4]蛤蟆通水库冰下浮游植物种类及数量变动特点的研究. 姜作发,夏重志,董崇智,赵春刚. 2000

[5]大亚湾冬春季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研究. 王学锋,上海水产大学,李纯厚,贾晓平,戴明. 2005

[6]盐碱地不同氯化物水型对虾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研究. 高鹏程,来琦芳,王慧,么宗利,周凯,李信书. 2014

[7]基于稳定同位素方法分析东海中北部及黄海南部春季主要鱼类的食性特征. 纪炜炜,姜亚洲,阮雯,陈雪忠,张明亮,李圣法. 2013

[8]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对长江口主要渔业生物营养级的研究. 闫光松,张涛,赵峰,王思凯,杨刚,王妤,章龙珍. 2016

[9]桑沟湾长牡蛎生物沉积物对环境底质影响的同位素证据. 任黎华,张继红,牛亚丽,张义涛,李加琦,张明亮. 2015

[10]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溯河洄游期食物来源变化. 崔莹,吴旭干,赵峰,李嘉尧,连一霖,王福强. 2019

[11]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胶州湾普氏栉虾虎鱼的摄食习性. 隋昊志,韩东燕,薛莹,麻秋云,徐宾铎,任一平. 2017

[12]施氏鲟不同组织中δ~(13)C和δ~(15)N值的变化规律. 李雷,王念民,都煜,李娜,马波. 2019

[13]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天津大神堂海域人工鱼礁区食物网结构研究. 张博伦,郭彪,于莹,徐晓甫,王硕. 2019

[14]基于碳氮同位素技术研究重金属在春季江苏近海食物网中的累积. 李云凯,张瑞,张硕,张虎. 2019

[15]脂类去除对南海鸢乌贼肌肉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的影响. 徐亮,宁加佳,王雪辉,徐磊,刘玉,杜虹,杜飞雁. 2018

[16]基于稳定同位素和矿质元素的中华绒螯蟹产地鉴别潜力评价. 骆仁军,姜涛,陈修报,薛竣仁,刘洪波,杨健. 2020

[17]矿物元素结合稳定同位素的中华绒螯蟹产地溯源. 张政权,黄冬梅,蔡友琼,孟宪菁,史永富,孔聪,黄宣运,汤云瑜,张璇,杨光昕. 2020

[18]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探究三峡库区短颌鲚营养生态位特征. 吕红健,杨丽亚,付梅,唐晓琪,邓华堂,张志新,姚维志. 2022

[19]珠江口棘头梅童鱼营养生态位研究. 石娟,刘永,李纯厚,王腾,赵金发,宋晓宇,谢宏宇. 2024

[20]同位素比率质谱法在农产品产地溯源中的研究进展. 张政权,黄冬梅,孟宪菁,孔聪,黄宣运,申兆栋.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