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广东南雄和新会农田鼠情监测结果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林思亮 1 ; 黄立胜 2 ; 蓝子胜 3 ; 赖荣丰 4 ; 姚丹丹 1 ; 姜洪雪 1 ; 冯志勇 1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2.广东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

3.江门市农作物病虫测报中心站

4.南雄市植保植检管理站

关键词: 农田害鼠;鼠种组成;种群数量;群落结构;生物量;栖息地

期刊名称: 广东农业科学

ISSN: 1004-874X

年卷期: 2022 年 49 卷 004 期

页码: 74-8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掌握广东典型农田区域鼠情发生情况及不同栖息环境的鼠类群落结构特征差异,为广东农田鼠害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在粤北地区的韶关南雄和珠三角地区的江门新会2个监测点开展连续3年的农田鼠情监测,量化分析鼠种组成、种群数量及群落生物量结构等现状,并比较不同栖息环境的鼠类群落结构特征差异.[结果]3年总捕获率为6.37%,836只捕获个体分属5种鼠类.其中黄毛鼠捕获数(589只)和生物量(322.34 g/百夹夜)皆占据优势.监测点农田鼠类基本群落结构可概括为"黄毛鼠+板齿鼠+卡氏小鼠+褐家鼠+黄胸鼠".鼠类种群数量逐月动态呈双峰型,每年有2个高峰期(1月和11月)和2个低谷期(4月和7月).冬季鼠类种群密度最高,平均捕获率为7.17(±2.49)%;春季最低,平均捕获率为4.86(±2.21)%.南雄监测点鼠类种群密度和生物量(8.38%±5.05%,727.92 g/百夹夜)显著高于新会监测点(4.88%±4.28%,472.52 g/百夹夜),2个监测点在鼠种组成、种群数量及群落生物量结构上亦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农田鼠类种群数量在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不同地点皆存在明显差异.需提高农田鼠类监测及早期预警的准确度,并根据种植结构、栖息地条件的变化调整防控策略,以实现新形势下鼠害的可持续治理.

  • 相关文献

[1]珠江三角洲稻区鼠类群落结构及演替研究. 冯志勇,黄秀清,颜世祥. 1995

[2]农田害鼠生境选择及防治对策研究. 黄秀清,冯志勇,杨见亮,颜世祥,温文荣. 2006

[3]珠江三角洲稻作区农田害鼠的复合防治指标研究. 冯志勇,黄秀清,颜世祥. 1995

[4]农田害鼠分布规律研究. 黄秀清,冯志勇,颜世祥,吴金灵,吴城伟,莫志鸿,谢志伦. 2004

[5]华南稻田农田害鼠复合防治指标的理论研究. 何淼,冯志勇. 2003

[6]我国农田鼠害防治现状及今后防治对策 . 黄秀清,冯志勇. 2001

[7]珠江三角洲稻作区农田害鼠复合防治指标的模型化研究. 何森,冯志勇,刘光华. 1995

[8]栖息地灭鼠研究. 黄秀清,冯志勇,颜世祥,吴金灵,吴城伟,莫志鸿. 2003

[9]黄毛鼠种群数量中、长期测报模型的研究. 冯志勇,黄秀清,颜世祥,叶冠良,林汉杰. 2001

[10]海南蔗区趋光性昆虫种类及其动态研究. 伍苏然,熊国如,杨本鹏,詹儒林. 2014

[11]黄毛鼠种群动态的时序组合预测模型研究. 冯志勇,黄立胜,邱俊荣,隋晶晶,姚丹丹,黄秀清. 2006

[12]黄毛鼠种群数量中、长期测报模型的研究. 冯志勇,黄秀清,颜世祥,叶冠良,林汉杰. 2000

[13]0.2%高效氯氰菊酯粉剂对田间红火蚁种群数量及蚁巢迁移的影响. 齐国君,王刚,石庆型,陆嘉进,关子盈,陈婷,陈洁,Muhammad Irfan Waris,吕利华. 2023

[14]黄毛鼠综合防治对策及技术研究. 黄秀清,冯志勇,颜世祥,叶冠良,林汉杰,袁玉钧,刘继胜. 2002

[15]砂糖桔养分累积特性研究. LI Guo-liang,李国良. 2012

[16]模拟氮沉降对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生长及化感作用的影响. 李富荣,梁士楚,杜应琼,王富华,段琳琳. 2015

[17]华南双季直播稻品种筛选及其产量形成特征研究. 彭碧琳,胡香玉,钟旭华,田卡,黄农荣,潘俊峰,梁开明,刘彦卓,傅友强. 2019

[18]主栽品种龙眼生物学性状及营养累积特点. 姚丽贤,周昌敏,何兆桓,李国良,杨苞梅,白翠华. 2019

[19]'贡柑'果实成熟期矿质元素的积累与分配特征. 胡伟芳,何兆桓,杨苞梅,周昌敏,李国良. 2021

[20]荔枝主栽品种树体营养累积特点及与土壤养分关系. 姚丽贤,周昌敏,何兆桓,李国良,杨苞梅,白翠华.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