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来源生物质炭对水稻镉锌吸收积累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申小刚 1 ; 张阿凤 1 ; 叶雪珠 2 ; 陈德 2 ; 张棋 2 ; 赵首萍 2 ; 肖文丹 2 ; 伍少福 3 ;

作者机构: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

3.绍兴市粮油作物技术推广中心

关键词: 水稻;品种;重金属;安全利用;原位钝化;吸收;转运

期刊名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ISSN: 1672-2043

年卷期: 2023 年 001 期

页码: 65-7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筛选对土壤中镉(Cd)钝化效果好的生物质炭种类,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炭(MSBC)、水稻秸秆炭(RSBC)、稻壳炭(RHBC)、花生壳炭(PHBC)、厨余垃圾炭(CWBC)及小麦秸秆炭(WSBC)对杂交稻浙优18(ZY-18)和常规稻浙粳96(ZG-96)吸收、转运和积累Cd、Zn的影响。结果表明:ZY-18籽粒Cd含量显著高于ZG-96,而Zn含量则相反,前者Cd/Zn比显著高于后者。与对照相比,不同生物质炭均降低了ZY-18籽粒中Cd的含量,降幅在29%~56%之间,其中RSBC处理降幅最高;MSBC和WSBC处理ZY-18籽粒中Zn含量分别降低了18%和16%;除WSBC处理外,各生物质炭处理均降低了ZY-18籽粒Cd/Zn比,降幅在28%~51%之间;各施炭处理对ZG-96籽粒Cd、Zn含量及Cd/Zn均无显著影响。水稻籽粒中Cd含量与Cd的根-茎转运系数(TFS/R-Cd)显著相关,Zn含量则与Zn的茎-籽粒转运系数(TFG/S-Zn)显著相关;ZY-18的TFS/R-Cd是ZG-96的1.8~2.9倍,而后者的TFG/S-Zn是前者的1.6~2.3倍;施炭处理ZY-18的TFS/R-Cd降低了33%~40%,ZG-96的TFG/S-Zn则增加了38%~57%。施炭处理土壤有效态Cd和Zn分别降低了38%~91%和53%~96%,pH值提高了0.4~1.6个单位,有机质增加了26%~65%,全氮、碱解氮、全磷及有效磷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研究表明,不同品种水稻对Cd、Zn的吸收和转运存在差异,对生物质炭的响应也有所不同;施用生物质炭可显著提高酸性土壤的pH值、有机质及养分含量,降低土壤Cd有效性及特定水稻品种对Cd的吸收、转运和籽粒Cd/Zn比,其中RSBC效果最佳。

  • 相关文献

[1]贝类对重金属的吸收转运与累积规律研究进展. 励建荣,李学鹏,王丽,段青源. 2007

[2]不同钝化剂对小米椒吸收和积累镉的影响. 陈德,赵首萍,叶雪珠,张棋,肖文丹,阮弋飞,伍少福. 2021

[3]不同水稻品种对Cd、Zn的积累特性. 陈德,叶雪珠,张棋,盛利,肖文丹,赵首萍,倪中应,高娜,黄淼杰,胡静. 2020

[4]大鼠对氨基酸螯合铁吸收和转运特点的研究. 韩友文,滕冰,徐子伟,刘敏华,徐莹,邓波,徐海凤. 2004

[5]植物对硼的吸收、转运及其遗传调控(综述). 熊鲜艳,郎春秀,杜海,陈锦清,吴关庭. 2011

[6]高等植物中铁的代谢机制. 刘士平,郑录庆,田伟,薛艳红,寿惠霞. 2011

[7]不同水稻品种的镉吸收特性. 毛亚西,符建荣,马军伟,邹平,雷廷海,李欢,李袁玮,黄益孝,王玲莉. 2018

[8]镉污染农田不同水稻品种对镉的积累特性. 徐立军,黃窈军,汪亚萍,谢炜,高敬文. 2022

[9]不同钝化剂处理对稻米镉积累的影响及其时效性评价. 黄奇,李江涛,葛颖,褚军杰,马进川. 2021

[10]水稻根系对非电离性农药的吸收、转移、分配与农药亲脂性的关系. 陈秋方,G.G.Briggs,A.A.Evans. 1989

[11]农用地土壤可持续安全利用的研究与实践——以浙江省镉污染农田为例. 汪洁,朱有为,杨肖娥,郭彬,汪玉磊. 2023

[12]城市污泥的水稻肥用效果及环境影响的研究. 郑纪慈,俞林火,景金富,王恩义,严达志. 2000

[13]有机肥施用对稻麦轮作系统作物生产和土壤健康的影响. 王先挺,王斌,孙万春,马军伟,林辉. 2020

[14]不同钝化产品对水稻生产中镉、铅、砷的钝化效果. 杨西帆,郭彬,裘高扬,刘俊丽,童文彬,杨海峻,祝伟东,毛聪妍. 2024

[15]基于土壤质量和稻米安全的稻田重金属钝化效果评估. 赵首萍,肖文丹,陈德,叶雪珠,张棋,伍少福,胡静,高娜,黄淼杰. 2023

[16]镉污染农田甜(糯)玉米品种对镉的积累特性. 谢炜,汪亚萍,黃窈军,高敬文. 2022

[17]浙江省农科院大豆、梨、水稻新品种介绍. 梁森苗. 2004

[18]浙江与日本粳稻直链淀粉含量的比较. 张小明,石春海,鲍根良,冯水英,叶胜海. 2001

[19]应对极端气候的水稻品种选择与育种技术对策. 徐晓征,施俊生,游兆彤,王建军,王仁杯,崔永涛,宋建,唐立群. 2023

[20]播期对早熟籼粳杂交稻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李志瑛,郭莹,翟荣荣,叶胜海,叶靖,王健,王文颇.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