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藏东南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周转变化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徐梦 1 ; 李晓亮 1 ; 蔡晓布 1 ; 李晓林 1 ; 张旭博 1 ; 张俊伶 1 ;

作者机构: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土壤相互作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华南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开放实验室;西藏大学农牧学院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土地利用方式转换;农田;有机碳分组;稳定性碳同位素;青藏高原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8 年 19 期

页码: 3714-372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自然植被转变为农业用地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森林或草地转换为农田的面积逐年增加,但其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周转特征的影响尚不明确。因此,阐明藏东南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可为该地区农业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藏东南地区长期耕作的农田(50年以上)及毗邻的自然森林和草地土壤,采用物理-化学联合分组技术以及稳定性碳同位素测定,分析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组分的数量、碳含量的差异,探究不同有机碳组分周转差异及其对农田耕作的响应规律。【结果】农田0—20 cm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为(39.4±2.0) Mg C·hm~(-2),比自然森林的(81.5±8.5)Mg C·hm~(-2)和草地的(71.4±7.3)Mg C·hm~(-2)分别降低了约52%和45%。农田耕作导致粗颗粒有机质(cPOM)数量相对于自然植被降低了63.4%—70.8%,微团聚体(μagg)和黏粉粒(dSilt+Clay)的数量分别增加了10.0%—25.9%和65.7%—86.2%。农田土壤的有机碳含量与森林和草地土壤相比降低了51.7%—58.1%,其中不稳定性、物理稳定性和生物化学稳定性有机碳库分别降低79.8%—86.3%、72.4%—73.1%、32.4%—39.8%,且与总有机碳的变化显著正相关,但化学稳定性有机碳库没有显著变化。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导致不同有机碳组分的C/N值和δ~(13)C值差异明显。农田土壤cPOM组分的C/N值(10.0±0.5)显著低于森林(13.5±0.4),而δ~(13)C值(-21.6±0.5)‰则显著高于森林土壤(-23.6±0.4)‰。微团聚体保护的颗粒有机质(iPOM)和难酸解组分(NH-dSilt+Caly和NH-μSilt+Clay)具有较低的δ~(13)C值(-25.3‰—-27.2‰),并且其C/N在农田土壤为8.4—9.4,显著低于森林土壤(13.5—15.9)。【结论】藏东南地区长期耕作的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相比于自然植被降低了约50%。农业耕作显著加速了不稳定颗粒有机质的周转,减少了稳定性有机碳组分如微团聚体保护的有机碳组分的形成,是导致土壤有机碳库明显下降的关键原因。因此,为有效降低农业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负面影响,免耕和保护性耕作或可成为藏东南农耕区固碳增汇、维持该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技术选择之一。

  • 相关文献

[1]不同树龄橡胶林土壤有机碳特征. 吴志祥,谢贵水,陶忠良,周兆德. 2008

[2]海南西部土壤养分分布特征(英文). 王华,冯焕德,王荣香. 2016

[3]基于WebGIS的农田测土配方施肥管理系统的设计. 庞永青,欧阳欢,闫林,邓伦栋,陈海平. 2012

[4]氮肥处理下高寒草甸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蒋胜竞,罗佳佳,金中财,石国玺,柴宇星,刘永俊,冯虎元. 2018

[5]岷江源区亚高山森林-高山草地生态系统界面土壤无机磷赋存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石钰琛,宋怡珂,周俊,盖艾鸿,石凝,孙建,王金牛,吴彦. 2023

[6]种植年限对胶园土壤剖面有机碳分布特征的影响. 王春燕,林希昊,李光明,陈秋波,杨礼富,王真辉. 2011

[7]海南岛西部不同林龄橡胶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特征研究(摘要)(英文). 吴志祥,谢贵水,陶忠良,周兆德,王旭. 2010

[8]海南西部不同林龄橡胶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管利民,吴志祥,周兆德,谢贵水,杨川. 2012

[9]中国主要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比较. 王大鹏,王文斌,郑亮,罗雪华,邹碧霞,张永发,吴小平. 2014

[10]土壤有机碳分类与测定方法的研究概述. 赵林林,吴志祥,孙瑞,杨川,符庆茂,谭正洪. 2021

[11]垦殖橡胶对海南热带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邓万刚,吴蔚东,罗微,夏福君,陈明智,何良燕. 2007

[12]橡胶林土壤碳矿化特征初探. 王真辉,王春燕,袁坤,杨礼富,陈秋波. 2013

[13]不同树龄橡胶树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储量特征. 吴志祥,谢贵水,陶忠良,周兆德. 2009

[14]连续多代次种植橡胶树对土壤团聚体及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董豪,茶正早,张翔,郭澎涛,黄艳艳,朱紫依,王国苇. 2021

[15]不同树龄橡胶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垂直分布特性. 王春燕,陈秋波,李光明,安锋,杨礼富,王真辉. 2012

[16]海南植胶区砖红壤有机碳分布特征. 王大鹏,何鹏,吴敏,吴炳孙,覃怀德,高乐,韦家少. 2013

[17]近20年海南岛土壤有机碳时空变异. 吕丽平,王登峰,魏志远,漆智平,唐树梅. 2016

[18]海南儋州不同林龄橡胶林土壤碳和全氮特征. 吴志祥,谢贵水,陶忠良,周兆德,王旭.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