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施氮量对潮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氮磷淋溶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骆晓声 1 ; 寇长林 1 ; 王小非 1 ; 李太魁 1 ; 王洪媛 2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关键词: 潮土;施氮量;淋溶;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硝态氮;总磷;产量

期刊名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ISSN: 1671-3990

年卷期: 2021 年 29 卷 001 期

页码: 29-3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潮土是我国华北地区主要土壤类型之一,潮土区是我国冬小麦-夏玉米作物的主要产区,研究不同施氮量潮土氮磷淋溶特征对于指导区域农田面源污染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设置3个施肥处理,即传统施氮(CON)、优化施氮(OPT)和优化再减氮(OPTJ),利用田间渗漏池法,研究潮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硝态氮及总磷淋溶特征.结果表明:2016—2018年,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周年不同施肥处理90 cm土层年淋溶水量79.0~102.5 mm,不同淋溶事件间土壤淋溶液硝态氮浓度波动较大,CON、OPT和OPTJ处理单次淋溶事件硝态氮浓度分别为18.9~208.7(平均为72.7)mg·L?1、9.0~99.2(平均为33.8)mg·L?1、4.7~55.5(平均为15.4)mg·L?1.本研究区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的氮素淋溶风险较高,磷素淋溶风险较低.传统施氮处理(CON)下农田硝态氮的平均淋溶量和表观淋失系数分别为66.4 kg·hm?2和10.3%,而总磷(TP)为0.06 kg·hm?2和0.04%.氮肥减施会显著降低氮素淋失,OPT和OPTJ处理的氮素淋溶减排率可达56.3%和78.9%.两个年度CON、OPT和OPTJ处理硝态氮平均表观淋失系数分别为10.3%、6.2%和4.9%,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硝态氮淋失系数动态增加.氮淋溶具有较大的年际变化,降雨量高的2018年比降雨少的2017年硝态氮淋溶量多57.0%.两个年度CON、OPT和OPTJ处理总磷平均淋溶量分别为0.06 kg·hm?2、0.06 kg·hm?2和0.08 kg·hm?2.适量减施氮肥会增加作物产量,OPT处理的作物产量是CON处理的1.08倍.然而,过量减施则会带来减产风险,OPTJ处理氮肥减施56%,作物产量比CON处理降低2.0%~8.1%.总之,潮土区农田硝态氮淋溶风险较大,适量减施氮肥能够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基础上显著降低氮素淋失损失.

  • 相关文献

[1]减量施肥对河南省典型设施菜田硝态氮和总磷淋溶量的影响. 骆晓声,李艳芬,寇长林,赵晨云. 2018

[2]粉垄耕作对潮土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初探. 张玉亭,汤丰收,黄绍敏,张巧萍,韦本辉,张水清,何宁. 2015

[3]潮土区小麦高产与环境友好的施氮量研究. 郭战玲,寇长林,张香凝,杨占平,马政华,沈阿林. 2015

[4]潮土区不同土体构型对夏玉米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赵霞,黄瑞冬,唐保军,黄绍敏,常文风. 2013

[5]潮土区施肥对花生不同基因型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司贤宗,张翔,索炎炎,余琼,毛家伟,李亮,王亚宁,李国平,余辉. 2017

[6]生物炭对潮土土壤肥力特征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珂珂,宋晓,郭斗斗,黄绍敏,岳克,郭腾飞,张水清,岳艳军. 2022

[7]潮土区小麦高产与环境友好的磷肥施用量研究. 郭战玲,寇长林,杨占平,马政华,骆晓声,沈阿林. 2015

[8]秸秆生物炭配施氮肥对潮土土壤碳氮含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宋大利,习向银,黄绍敏,张水清,袁秀梅,黄伏森,刘阳,王秀斌. 2017

[9]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产量及潮土土壤肥力的影响. 张水清,黄绍敏,郭斗斗. 2010

[10]潮土区夏玉米高产与环境友好的氮肥投入量研究. 郭战玲,寇长林,张香凝,李太魁,杨占平,沈阿林. 2017

[11]潮土长期定位施肥对中筋型小麦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刘世亮,马政华,化党领,介晓磊,黄绍敏,吕德彬. 2005

[12]不同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理化性质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李太魁,马政华,寇长林,张香凝,吕金岭,郭战玲,王洪斌. 2017

[13]控失尿素对夏玉米产量、氮素利用率及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孙克刚,杜君,和爱玲,杨占平,杨焕焕,张运红. 2023

[14]控失尿素对氮素利用率、土壤硝态氮含量及冬小麦增产效果的影响. 孙克刚,杜君,和爱玲,杨占平,刘高远,王春兰,岳艳军. 2024

[15]不同施肥方式下砂姜黑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氨挥发特征及排放系数. 吕金岭,王小非,李太魁,寇长林. 2020

[16]不同施氮量和鸡粪对棉花氮、磷、钾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谢德意,房卫平,李伶俐,马宗斌,杜远仿,张东林. 2010

[17]施氮量对超级稻产量和一些生理性状的影响. 付景,王志琴,袁莉民,王学明,杨建昌. 2014

[18]新型氮肥及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岳克,马雪,宋晓,郭斗斗,张珂珂,黄绍敏,岳艳军,姚健,张水清. 2018

[19]施氮量对黑芝麻冠层结构、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李春明,裴新涌,张海洋,高桐梅,李丰,王龙,卫双玲. 2021

[20]施氮量对不同种植密度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张美微,刘京宝,乔江方,李川,黄璐,张盼盼,赵霞,李萍.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