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高油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初步筛选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齐霞 1 ; 李中青 1 ; 祁丽婷 1 ; 孙万荣 1 ; 王爱平 1 ; 王召菊 1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

关键词: 高油玉米;生育期;植株性状;品质性状

期刊名称: 吉林农业科学

ISSN: 1003-8701

年卷期: 2011 年 36 卷 04 期

页码: 11-13+19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通过对9份XGY高油玉米自交系生育期、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9个XGY高油玉米自交系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低于3个高油自交系的平均值,差异极显著。9个XGY高油玉米自交系的淀粉含量平均值,极显著高于3个高油自交系的平均值。按生育性状,9个XGY高油玉米自交系同3个高油自交系的生育期相近,都能适应当地种植。生育期、植株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综合分析,XGY003、XGY047、XGY070三个XGY高油玉米自交系与3个高油玉米自交系的形态性状有差距,但差异不显著,基本上符合高油玉米自交系的要求,可以直接与其它高油自交系或普通玉米自交系组配杂交种。大部分的XGY高油玉米自交系穗部性状没有常用的3个高油玉米自交系的穗部性状优良,有待进一步改良。

  • 相关文献

[1]高油玉米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李洪,李育才,邢宝龙. 2007

[2]高油玉米三利用技术的研究. 李齐霞,李中青,孙万荣,霍成斌. 2008

[3]种植密度与高油玉米子粒含油率的相关性研究. 李洪,李育才. 2008

[4]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无损识别普通、高油、超高油玉米籽粒. 张愿,张录达,白琪林,陈绍江. 2009

[5]R-ms“临高油1号”转育及超油化生产研究. 王向东,高根来,宁慧云,甄胜虎,张风琴. 2006

[6]施肥量与玉米籽粒含油率的相关性研究. 李洪. 2008

[7]运高油1号玉米新品种选育技术与栽培措施. 王安乐,陈朝辉,孙振刚,薛建兵,魏国英. 2004

[8]高油玉米三种遗传效应综合利用模式研究. 高根来,王向东. 2002

[9]不同密度对农大486单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张中东,王璞,何雪峰,张红梅,赵力. 2005

[10]播期和密度对长农35号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范惠萍,郭二虎,王秀清,程丽萍,王军,郭鸿亮,宋红军. 2010

[11]种植密度对旱地玉米植株性状及耗水特性的影响. 张冬梅,张伟,陈琼,黄学芳,姜春霞,韩彦龙,刘恩科,池宝亮. 2014

[12]切花百合种球国产化初步试验. 张全发,聂建军,刘少翔,穆鼎. 2000

[13]山西省黍稷(糜)品种类型及其分布. 王星玉. 2004

[14]谷子生育期与茎秆以及穗部性状的关系. 元旭朝,张耀元,苏彦冰,刘晓东,刘龙龙,杜婧婧,邓楠,韩渊怀. 2016

[15]大同地区适宜苦荞品种的筛选研究. 马大炜,李荫藩,李岩,梁秀芝. 2015

[16]6个山药品种的比较试验. 南怀林,刘建平,王耀琴,高钰锋,任海昕,王小兵. 2019

[17]50份小麦新种质抗旱性综合评价. 赵吉平,周伟,任杰成,郭鹏燕,许瑛. 2019

[18]玉米鲜秸秆覆盖旱地冬小麦拔节前土壤温度效应. 李岩华,闫金龙,霍成斌,冯丽云. 2019

[19]不同播期对盐碱地食用葵的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何丽芬,郑洪元,王文浩,刘文俊,闫玉星. 2018

[20]不同除草剂对燕麦杂草防除效果及燕麦生理特性的影响. 王盼忠,徐惠云,王婧.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