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外引诱导系EMK-1诱导率和早熟玉米单倍体加倍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耿斌 1 ; 程睿钰 1 ; 刘兴焱 1 ; 王巍 2 ; 张恒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

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单倍体;浸种加倍;注射加倍;自然加倍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14 年 22 卷 06 期

页码: 36-3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3份加拿大早熟玉米种质为基础材料,利用外引俄罗斯诱导系EMK-1为父本进行人工诱导,通过子粒外观形态鉴定,确定准单倍体子粒。以加拿大早熟群体4诱导的单倍体植株为材料,设置秋水仙素浸种加倍、在6叶期秋水仙素注射加倍与自然加倍3个实验,对单倍体植株进行人工加倍。结果表明,3份加拿大早熟玉米种质单倍体诱导率存在很大差异,诱导率最高达14.37%,最低为5.82%。0.1%浓度的秋水仙素在植株6叶期注射植株加倍的处理效果最好,加倍率为26%;0.3%浓度的秋水仙素浸种12 h处理加倍效果次之,加倍率为14.63%;自然加倍加倍率为3.06%。

  • 相关文献

[1]玉米单倍体在黑龙江与海南自然加倍效果的对比研究. 蔡泉,曹靖生,史桂荣,郭晓明,张建国,赵伟,李树军,殷跃. 2012

[2]农大高诱1号对玉米不同种质和世代单倍体诱导频率的研究. 李国良,苏俊,李春霞,龚士琛,宋锡章,阎淑琴,扈光辉,王明泉. 2008

[3]浅谈玉米单倍体的产生途径. 马兰. 2010

[4]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 张强. 2014

[5]单倍体技术在玉米育种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蔡泉,曹靖生,史桂荣,郭晓明,张建国,赵伟,李树军,金玲. 2009

[6]2,4-D首次处理时期对小麦×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效率的影响. 胡洪林,王晓楠,李卓夫,孙连发,肖佳雷. 2007

[7]Stock 6杂交诱导的玉米单倍体加倍效果研究. 蔡泉,张建国,赵伟,李树军,殷跃. 2011

[8]农大高诱1号对玉米不同种质类群诱导单倍体的效果初探. 李国良,苏俊,李春霞,龚士琛,宋锡章,阎淑琴,扈光辉,王明泉. 2008

[9]几个不同来源玉米单倍体诱导系诱导效果的研究. 蔡泉,曹靖生,史桂荣,郭晓明,张建国,赵伟,李树军,殷跃. 2012

[10]利用孤雌生殖诱导系诱导单倍体技术在玉米自交系选育中的应用. 丁昕颖,王俊强,黄新育,徐艳霞,张淑芬,付龙,蓝岚,曹立军. 2017

[11]小麦与玉米杂交诱导矮败小麦产生单倍体的研究. 赵海滨. 2010

[12]春小麦花粉植株的壮苗及染色体加倍技术研究. 韩玉琴. 2004

[13]提高春小麦花粉植株壮苗及加倍率的研究. 韩玉琴,肖志敏,赵海滨,辛文利,刘文萍,南相日. 2009

[14]茄子花药培养及单倍体育种. 邓立平,郭亚华,于志明. 1991

[15]亚麻单倍体抗逆基因的转化. 康庆华,许修宏,李柱钢,徐涵,关凤芝,刘文萍,张利国. 2006

[16]小麦淀粉品质改良途径及糯性小麦种质创新研究. 赵海滨,李集临,徐香玲,张春利,宋庆杰,张延滨,辛文利,肖志敏,孙连发,郭文义. 2005

[17]我国麻类生物技术的研究概况及发展. 康庆华. 2006

[18]玉米单倍体诱导率及加倍率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王晓梅,傅迎军,孙殷会,王晓东,张庆娜. 2016

[19]利用小麦与玉米杂交诱导单倍体得胚率的研究. 张明爽. 2010

[20]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在北方早熟春玉米育种中的利用研究. 苏俊,李春霞,龚士琛,闫淑琴,宋锡章,李国良,扈光辉,王明泉.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