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冬水前移对冬小麦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闫翠萍 1 ; 肖俊红 2 ; 张晶 2 ; 裴雪霞 2 ; 董飞 2 ; 张定一 3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3.;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旋耕;冬水前移;冬小麦;生长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名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ISSN: 1671-3990

年卷期: 2018 年 05 期

页码: 677-68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播种是晋西南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小麦季的主要栽培模式,冬前灌水可塌实土壤、加快秸秆腐熟、确保小麦安全越冬。为探明合理运筹越冬水对培育冬前壮苗、增加小麦产量、提高籽粒水分利用率的影响,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设置4个冬小麦冬前灌水时间处理,分别为11月10日、11月25日、12月10日和12月25日,以冬小麦传统灌冬水时间(12月10日)为对照(CK),研究冬前灌水时间对冬小麦冬前群体茎数、根系、旗叶光合性能和土壤容重、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与不灌冬水的处理相比,冬前灌水可塌实耕层土壤、调节土壤容重,利于小麦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增强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冬小麦分蘖和次生根的发生。与传统冬前灌水时间(12月10日)相比,冬水前移对小麦生长有补偿作用,使冬前总茎数、单株茎数、次生根数、根干重增加,延长了旗叶的功能期,提高了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促进光合产物的合成转化,使成穗数增加1.66%~5.37%,千粒重增加0.55%~3.03%。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播种条件下,小麦冬前灌水时间由传统昼消夜冻(12月10日)前移一个节气,即11月25日左右,主茎叶龄3叶到3叶1心的分蘖初期,可使小麦增产8.4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76%,达22.05 kg·mm~(-1)·hm~(-2)。

  • 相关文献

[1]秸秆还田下施氮模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党建友,裴雪霞,张定一,王姣爱,张晶. 2014

[2]水氮互作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栗丽,洪坚平,王宏庭,谢英荷,张璐. 2012

[3]冬小麦田间集雨模式对土壤水分动态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亢秀丽,王娟玲,马爱平,靖华,王裕智,许玉娟. 2010

[4]不同灌溉水量下不同玉米品种水分利用率及相关原因分析. 樊修武,池宝亮,黄学芳,张健. 2008

[5]旱地春大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研究. 郭志利. 2004

[6]降水和施肥对旱地玉米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周怀平,关春林,杨治平,李红梅. 2004

[7]旱地玉米不同覆盖方式土壤水分效应研究. 王宏富,刘永忠,赵国锋,牛军玲. 2004

[8]作物水分高效利用的研究方向. 张正斌,徐萍,卫云宗,刘新月. 2010

[9]不同措施对谷子(粟)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 古世禄,马建萍,郭志利,得俊娥. 1999

[10]作物水分高效利用的研究方向. 张正斌,徐萍,卫云宗,刘新月. 2010

[11]不同阶段土壤水分亏缺对玉米穗部性状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周祥利,梁哲军,陶洪斌,王璞. 2010

[12]不同阶段土壤水分亏缺对玉米穗部性状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周祥利,梁哲军,陶洪斌,王璞. 2010

[13]时空交替间隔灌溉对夏玉米田水分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王同朝,李小艳,杜园园,李仟,白如轩,关小康. 2013

[14]旱农区秸秆还田秋施肥对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杨治平,周怀平,李红梅. 2001

[15]技术组合对旱地棉花根际生态系统及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梁哲军,赵海祯,王玉香,齐宏立,刘惠民,曹美莲. 2008

[16]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对玉米农田水热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白雪,周怀平,解文艳,杨振兴,程曼,杜艳玲. 2018

[17]施肥和覆膜对旱地垄沟种植红芸豆耗水特征及产量效应的研究. 李洁,晋凡生,李晓平,韩彦龙,李海金. 2018

[18]地膜覆盖对谷田土壤水热状况及谷子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常乐,王丽霞. 2019

[19]覆膜和密度对红小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洁,晋凡生,李晓平,韩彦龙,李海金. 2018

[20]抗旱剂对小麦抗旱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席吉龙,张建诚,杨娜,郝佳丽,姚景珍,席凯鹏,李永山,王珂.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