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大豆抗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新种质材料的选育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吴和礼 1 ; 姚振纯 1 ; 李秀兰 1 ; 马书君 1 ; 罗教芬 1 ; 刘汉起 1 ; 商绍刚 1 ; 霍虹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所

关键词: 大豆孢囊线虫;小黑豆;抗源;抗病育种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1989 年 03 期

页码: 227-232

摘要: 目前国内外从大豆种质资源中筛选出的抗源几乎全是小黑豆类型。小黑豆抗源的黑种皮、小粒、晚熟等性状与栽培大豆相差甚远,直接用小黑豆抗源选育出黄色种皮,农艺性状优良的抗病品种难度较大。本文报导了作者通过有性杂交打破哈尔滨小黑豆抗病性与黑色种皮的连锁选育出黄色种皮新抗源的方法和经过。新抗源的抗病程度达到了小黑豆抗源水平,并具有黄种皮、生育日数短、百粒重增大及株型直立等优异性状。新抗源已应用于抗病育种,现已分离出抗病,农艺性状优良的F_3、F_4单株和品系材料。

  • 相关文献

[1]哈尔滨小黑豆在大豆抗孢囊线虫育种中的利用. 于晶贤. 1998

[2]向日葵资源列当抗性研究. 王文军. 2013

[3]大豆抗灰斑病新抗源的选育及利用. 郭泰,刘忠堂,齐宁,张荣昌. 1996

[4]春小麦赤霉病抗性种质创新的现状及展望. 高凤梅. 2006

[5]大豆抗灰斑病菌多个生理小种资源的筛选. 吴秀红. 2003

[6]生物菌剂与微量元素在防治大豆孢囊线虫上的研究. 王根林,杜吉到,李玉梅. 2006

[7]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抗性鉴定研究. 马书君,张玉华,薛庆喜,吴和礼,刘汉起,商绍刚,霍虹,王福录,高国金. 1991

[8]高抗大豆孢囊线虫病的种质资源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 张玉华. 1996

[9]接种不同数量的大豆孢囊线虫对大豆生育的影响. 刘汉起,商绍刚. 1991

[10]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响应大豆孢囊线虫胁迫的潜在功能. 王惠,张顺斌,金贺,王晗,张耕华,夏诗宁,陈井生,段玉玺. 2021

[11]黑龙江省抗大豆孢囊线虫品种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杜志强,田中艳,高国金,周长军,王明泽,李志学,吴耀坤,李肖白. 2006

[12]黑龙江省安达地区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遗传分化现象. 陈双,潘凤娟,周长军,李春杰,华萃,毛彦芝,胡岩峰,田中艳,焦晓光,王从丽. 2015

[13]黑龙江省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 刘汉起,商绍刚,霍虹. 1989

[14]大豆接种SCN_3后根部酚类化合物含量动态分析. 张军,杨庆凯. 2001

[15]大豆抗SCN_3过程中总酚含量动态分析. 张军,杨庆凯,王守义,王淑荣,王洪武. 2002

[16]黑龙江省抗线虫大豆品种高产栽培技术. 杜志强,田中艳,李志学,杨柳,王明泽. 2007

[17]大豆重迎茬种植对大豆孢囊线虫发生及产量的影响. 王家军,于佰双,马书君. 2000

[18]利用激光光源的荧光成像系统高通量计数大豆孢囊线虫褐化孢囊. 张凤,油清波,李泽宇,陈井生,代文君,程怡慧,周新安,郭葳,矫永庆. 2018

[19]黑龙江省连种抗病品种地区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消长变化的研究. 马书君,于佰双,王家军,王树林,崔丽伟. 1999

[20]我国大豆孢囊线早抗源筛选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崔文馥. 199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