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多年种植Bt稻后外源蛋白在土壤中的积累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永模 1 ; 邓嘉昕 1 ; 张金鑫 1 ; 贾瑞宗 1 ;

作者机构: 1.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三亚研究院

关键词: Bt稻;cry1Ab/1Ac;cry2A;外源蛋白;Bt毒素;土壤;累积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22 年 01 期

页码: 119-12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外源蛋白在环境中的残留与积累是转Bt基因作物环境安全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已育成多个具有商业化前景的Bt稻品系,但目前多年种植Bt稻后Bt外源蛋白是否会在土壤中积累还不清楚。本研究在同一试验田连续9年种植了转cry1Ab/1Ac基因明恢63(华恢1号)和转cry2A基因明恢63水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跟踪监测了分蘖期和收获后60 d根际土中外源蛋白含量变化,试验第1年(2012年)和最后1年(2020年)还测定了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根际土中外源蛋白含量。结果表明:2012年,转cry1Ab/1Ac基因明恢63在苗期、分蘖期、开花期、成熟期和收获后60 d根际土中外源蛋白含量分别为1.25、1.77、1.97、1.71和0.30 ng·g~(-1),2020年分别为1.30、1.69、2.03、1.77和0.43 ng·g~(-1);2012年,转cry2A基因明恢63在苗期、分蘖期、开花期、成熟期和收获后60 d根际土中外源蛋白含量分别为0.91、1.52、1.53、1.37和0.12 ng·g~(-1),2020年分别为0.95、1.43、1.61、1.40和0.15 ng·g~(-1)。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时间效应对Bt外源蛋白积累不显著,而品种和生育期效应显著。Bt稻生长过程中根际土中可以检测出微量的Bt外源蛋白,但收获后60 d已经基本降解完毕,根际土中Bt外源蛋白含量不会随着种植时间的增加而累积。

  • 相关文献

[1]植物生物反应器研究进展. 凌华,黄惠琴,鲍时翔. 2002

[2]热带砖红壤生长的小白菜吸收和累积PAHs的特征. 曹启民,王华,张永北,刘志崴,张广宇,赵春梅. 2014

[3]菠萝不同品种氮、磷、钾养分累积差异性研究. 陈菁,孙光明,习金根,冼皑敏,臧小平. 2010

[4]妃子笑荔枝树体钙素分布及累积特点. 宋喜梅,陈菁,杜丽清. 2012

[5]“三月红”果实干物质、水分和养分的累积规律. 陈菁,孙光明,樊小林,刘芳,陆新华. 2007

[6]甘蔗钾素吸收、累积和分配的动态变化特征. 彭李顺,杨本鹏,曹峥英,曾军,冯信平,蔡文伟,张树珍,甘仪梅. 2016

[7]集约化露天菜地表层土壤盐分累积特征及消长规律. 王金辉,柳勇,蒙辉远,李广豪,徐润生,吕业成,胡承孝,李淑仪,梁李宏. 2008

[8]荔枝树体钾素分布及累积特点. 陈菁,樊小林,孙光明. 2010

[9]妃子笑荔枝树体镁素分布及累积特点. 陈锦瑞,陈菁. 2012

[10]巴厘菠萝干物质和NPK养分累积规律研究. 陈菁,孙光明,臧小平,陆新华,刘胜辉. 2010

[11]土壤元素背景值确定方法评述. Wang Deng-feng,王登峰,Wei Zhi-yuan. 2012

[12]海南岛儿童发钙量与土壤交换性关系的探讨. 饶义平,周聪. 1999

[13]无瓣海桑和互花米草群落土壤化感作用比较. 李静,田广红,彭少麟,杨雄邦,陈蕾伊,曾艳,刘文辉,何克宏. 2011

[14]精甲霜灵在热带气候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研究. 韩丙军,陈丽霞,汤建彪,彭黎旭,谢德芳,刘洪升. 2009

[15]土地利用变化对海南热带土壤球囊霉素的影响. 邓万刚,吴蔚东,林钊沐,祝飞. 2011

[16]低浓度镉对柱花草土壤细菌的影响. 黄冬芬,毛懋,张洁,刘国道,郇恒福. 2012

[17]噻虫嗪在甘蔗和土壤中的残留行为及风险评估. 郇志博,罗金辉,谢德芳. 2018

[18]石墨炉原子吸收法高温灰化二次方程拟合快速测定土壤样品全量铅. 赵敏,周聪,高丽花. 2014

[19]利用连续流动分析仪快速测定碱熔法土壤全磷. 贝美容,罗雪华,杨红竹,茶正早,林清火. 2018

[20]不同的施肥方式对剑麻施肥区域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影响. 习金根,孙光明,赵艳龙,陆新华.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