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遗传背景下稻瘟病菌致病性对比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马军韬 1 ; 张国民 1 ; 辛爱华 1 ; 张丽艳 1 ; 邓凌韦 1 ; 王永力 1 ; 王英 1 ; 任洋 1 ; 宫秀杰 1 ; 葛选良 1 ; 杨秀峰 2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

关键词: 遗传背景;稻瘟病菌;致病性;水稻单基因系;基因聚合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15 年 41 卷 12 期

页码: 1791-180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稻瘟病是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造成重大产量损失。本文为明确不同遗传背景下4个稻瘟病菌株群致病性及其寄主品种的抗性改良情况,以中国鉴别品种、日本清泽鉴别品种、水稻单基因系品种和当地水稻品种为鉴定体系,以各群菌株为研究靶标,通过喷雾接种方式,结合联合抗病性和基因聚合方式完成改良分析得出下列结论:(1)在中国鉴别品种体系下,源自空育131、垦稻12、上育397和哈9811的菌株分别被划分为10个、6个、6个和9个生理小种,源自哈9811的菌株的优势小种为ZF1,其他3个类群菌株的优势小种均为ZG1。(2)在日本清泽鉴别品种体系下,源自空育131、垦稻12、上育397和哈9811的菌株分别被划分为19个、11个、13个和14个生理小种,其致病率平均值分别为54.17%、46.21%、41.67%和59.90%。(3)在水稻单基因系品种体系下,源自空育131、垦稻12、上育397和哈9811的菌株分别被划分为20个、11个、12个和16个致病型,其致病性相似系数分别介于0.20~0.87、0.25~0.90、0.25~1.00和0.31~0.88。(4)在当地水稻品种体系下,源自空育131、垦稻12、上育397和哈9811的菌株分别被划分为12个、7个、9个和13个致病型,其最佳抗性品种分别为龙盾104、松粳6号、松粳9号和龙稻7号。(5)从抗性改良角度分析,应用联合抗病性方式,其联合抗病性系数和联合致病性系数平均值分别介于0.71~0.92和0~0.08,效果较好;应用基因聚合方式,对源自空育131、垦稻12、上育397和哈9811的菌株表现免疫的基因组合分别有2个、2个、5个和7个。综合分析,以水稻单基因系品种为体系进行稻瘟病菌株致病性分析效果较好;2种抗性改良方式效果都较好,但也各有利弊。

  • 相关文献

[1]黑龙江省水稻种质抗瘟性及稻瘟病菌致病性分析. 马军韬,张国民,张丽艳,邓凌韦,王永力,王英. 2017

[2]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稻瘟病菌致病性分析及鉴别体系优化. 马军韬,张国民,张丽艳,邓凌韦,王永力,王英. 2017

[3]源于水稻品种空育163的稻瘟病菌菌株致病性分析. 马军韬,张国民,辛爱华,张丽艳,邓凌韦,王永力,王英,肖佳雷,任洋. 2015

[4]哈尔滨地区抗瘟基因抗性分析及水稻品种抗性评价与利用. 马军韬,张国民,辛爱华,张丽艳,邓凌韦,王永力. 2015

[5]24个抗瘟基因与哈尔滨市稻瘟病菌互作分析. 马军韬,张国民,辛爱华,张丽艳,邓凌韦,王永力,王英,肖佳雷,任洋,宫秀杰. 2016

[6]水稻品种抗稻瘟病分析及基因聚合抗性改良. 马军韬,张国民,辛爱华,张丽艳,邓凌韦,任洋. 2016

[7]水直播条件下黑龙江省不同稻区稻瘟病菌致病性分析. 马军韬,李文华,张国民,王永力,张丽艳,孟文凯. 2020

[8]黑龙江省水稻品种抗性与稻瘟病病菌致病性年际变化趋势分析. 马军韬,张国民,张丽艳,邓凌韦,王永力,王英,宫秀杰,任洋. 2017

[9]2套鉴别品种对哈尔滨市、鸡西市稻瘟病菌的致病性分析. 马军韬,张国民,辛爱华,张丽艳,邓凌韦,王永力,王英,肖佳雷,任洋,宫秀杰. 2016

[10]2套鉴别品种对哈尔滨市、鸡西市稻瘟病菌的致病性分析简. 马军韬,张国民,辛爱华,张丽艳,邓凌韦,王永力,王英,肖佳雷,任洋,宫秀杰. 2016

[11]特用大豆绥无腥豆3号的选育. 曲梦楠,高陆思,姜成喜,付春旭,姜世波,王金星,张维耀,付亚书. 2019

[12]优良基因聚合利用及大粒大豆绥农50的选育. 张维耀. 2018

[13]优良基因聚合利用及特用大豆绥无腥豆2号的选育. 张维耀. 2018

[14]多抗高产大豆新品种黑农84的选育研究. 栾晓燕,刘鑫磊,薛永国,马岩松,王家军,张必弦,于佰双,王广金. 2018

[15]优良基因聚合利用及高油大豆‘合丰53’的创新. 李灿东,郭泰,王志新,郑伟,张振宇,郭美玲,吴秀红. 2014

[16]Glu-D1d与Wx-B1b基因聚合在强筋小麦育种中的利用. 杨雪峰,宋维富,刘东军,赵丽娟,宋庆杰,张春利,辛文利,肖志敏,白光宇,孙雪松,王晓楠. 2023

[17]大豆优良基因聚合品系合交9694F_5的选育及创新利用. 李灿东,郭泰,王志新,郑伟,张振宇,郭美玲,吴秀红. 2014

[18]超早熟芽豆新品种黑科77号的选育及应用. 韩德志,闫洪睿,张雷,鹿文成,梁吉利,闫晓飞,贾鸿昌. 2021

[19]基于分子和表型性状的大豆骨干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秦君,张孟臣,陈维元,常汝镇,邱丽娟. 2013

[20]十五期间克字号小麦品种选育特点的研究. 邵立刚,王岩,李长辉,迟永芹,马勇,车京玉,高凤梅.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