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陕西水稻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鉴定与相关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小刚 1 ; 杨小侠 1 ; 王俊义 1 ; 王保军 1 ; 雷志锋 1 ; 陈平丽 1 ; 张星 1 ; 吴玉红 1 ; 王业文 1 ; 陈耀楠 1 ; 闫理峰 1 ;

作者机构: 1.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洋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水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相关分析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22 年 02 期

页码: 30-33+51

摘要: 采用遗传差异性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陕西汉中的25份水稻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性,不同性状的变异系数分布在5.9%~19.62%;供试水稻品种按照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划分为3大类群。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穗粒数,相关系数r=0.809 9,其次是穗长、株高和千粒重,相关系数分别是0.540 8、0.505 3、0.469 6,因此在水稻材料改良和品种选育上,重视大穗、大粒兼顾生育期、株高、有效穗等农艺性状,选择穗粒兼顾型水稻品种是获得高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 相关文献

[1]苦瓜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张长远,罗少波,罗剑宁,洪少朋,何晓莉,郑晓明. 2002

[2]基于8个农艺性状的569份果桑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振江,罗国庆,戴凡炜,肖更生,林森,李智毅,唐翠明. 2021

[3]中国普通野生稻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宋玥,李飞,王君瑞,乔卫华,王新华,徐志健,吕树伟,汤翠凤,王记林,刘文强,朱业宝,郑晓明,杨庆文. 2020

[4]水稻收获指数与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程永盛,廖耀平,何秀英,陈钊明,陈粤汉. 2006

[5]森度农用微生物菌剂对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王青峰,肖广江,叶树强,付华军,陈水明,毛中伟. 2018

[6]水稻压致变异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研究. 陈钊明,翁克难,廖耀平,徐世平,何秀英,肖万生,陈粤汉,律广才,程永盛. 2004

[7]丰矮占1号产量近等基因导入系农艺性状研究. 周少川,卢德城,李宏,黄道强. 2005

[8]水稻收获指数遗传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研究. 何秀英,陈钊明,廖耀平,程永盛,陈粤汉. 2006

[9]六种施钾量对台山市水稻生长及产量效益的影响. 雷竹光,罗国提,何小平,陈新胜,熊飞,张木. 2022

[10]高抗稻瘟病品种粤标5号的遗传背景及农艺性状分析. 付魏魏,何秀英,刘维,程永盛,卢东柏,林菲,廖耀平,陈钊明,陈粤汉. 2016

[11]水稻品种化感特性与农艺性状的关系. 周少川,孔垂华,李宏,卢德城,胡飞. 2005

[12]广东水稻品种(品系)的化感作用及与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 李宏,周少川,卢德城,黄道强,王家生. 2004

[13]国际水稻遗传评价圃资源在广东的试验和评价利用. 黄炳超,周汉钦,朱小源,曾列先,张扬,肖汉祥,杨健源,杨祁云. 2006

[14]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创新. 潘大建,范芝兰,李晨,周汉钦,陈建酉. 2006

[15]2008年引进国外水稻品种在广东的评价试验. 陈建酉,周汉钦,潘大建,李晨,范芝兰,陈雨,刘维. 2009

[16]广东国外水稻种质资源的引进和评价利用. 周汉钦,陈建酉. 2007

[17]2012年全国(南方区)花生品种区域试验. 李少雄,钟旎,梁炫强,洪彦彬,温世杰,刘海燕. 2013

[18]美国特异水稻种质的利用. 李宏,周少川,黄道强,卢德城,缪若维. 2004

[19]超级杂交稻结实期根系活力与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黄农荣,钟旭华,王丰,郑海波. 2005

[20]华南矿区与非矿区土壤酸化特征及铝形态分析. 吴家龙,郭彦彪,张池,邓婷,王皓宇,杨淇钧,刘青,周波,任宗玲,戴军.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