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满江红内生细菌的培养及其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检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坚 1 ; 郑益平 1 ; 陈彬 1 ; 郑斯平 1 ; 郑伟文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 满江红;内生菌;抗生素抗性基因;宏基因组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6 期

页码: 706-712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目的】水产养殖中广泛使用抗生素会导致抗生素抗性基因在水环境中的传播。水生植物满江红含有丰富的内生菌,建立满江红内生细菌群落及所含有的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检测方法,可以为水环境中抗性基因的监测提供参考。【方法】用3种不同的培养基对小叶满江红的内生细菌进行培养并对培养物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得到高质量的序列数据量48.66 G,预测出54 180个基因(ORFs)。通过分类学信息数据库NR共注释出1 712种微生物物种,在总门水平上属38个门,其中3种培养物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物种丰度均占全部门类的99.14%以上。在总属水平,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的丰度为91%左右,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可达1.2%左右。比对抗生素抗性基因数据库ARDB,3个样品共注释到10个与抗生素有关基因ARG,主要针对杆菌肽(bacitracin)和氯霉素(chloramphenicol)产生抗性。与综合抗生素抗性基因数据库CARD进行比对,获得212抗生素相关基因ARO。按照抗性机制分类,其中对抗生素起直接作用的抗性类基因AR的丰度占88%以上;对抗生素有敏感作用的抗性基因AS的丰度均在7%左右;抗生素靶标类抗性基因AT占4%~6%。【结论】通过3种不同的培养基获得的满江红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抗生素抗性基因类型基本一致。

  • 相关文献

[1]金线莲根部内生菌多样性宏基因组的分析. 陈倩倩,刘波,关雄,唐建阳. 2014

[2]从"Azolla Event"看满江红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 黄毅斌,翁伯琦,唐龙飞. 2010

[3]宏基因组学揭示鳗鲡养殖环境微生物抗性基因的赋存特征. 黄薇,廖茜,罗土炎,宋永康. 2020

[4]鳗鲡养殖废弃物抗性基因赋存特征及其与抗生素和微生物群落的相关性. 黄薇,刘兰英,刘洋,罗土炎,宋永康. 2020

[5]鳗鲡肠道微生物抗性基因组成特征的初步分析. 黄薇,刘兰英,罗土炎,刘洋,宋永康. 2020

[6]大黄鱼养殖海域沉积物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黄薇,刘洋,饶秋华,罗钦,王为刚,宋永康,罗土炎. 2023

[7]无藻满江红(Anabena-free Azolla)和满江红鱼腥藻(Anabaena azollae)重建共生体. 林沧,刘中柱,郑德英,唐龙飞,渡边岩. 1988

[8]满江红属5种红萍耐荫性研究. 徐国忠,郑向丽,林觅真,黄银妹. 2005

[9]生物技术在满江红研究中的应用. 唐龙飞. 1999

[10]满江红孢子果空间诱变效应的研究 Ⅱ空间条件对不同品系满江红耐荫性的影响. 鲁雪华,卞祖良,郭文杰,陈敏. 2002

[11]满江红孢子果空间诱变效应的研究 Ⅰ.高空条件对不同品系满江红孢子果生长发育的影响. 郭文杰,鲁雪华,林勇,陆培基,刘中柱. 2002

[12]满江红九膘亚属种雄性育性的初步调查研究. 金桂英,陈坚,唐龙飞. 2001

[13]水生植物小叶满江红内生真菌与古菌的发现及基于高通量测序的群落组成分析. 陈坚,郑伟文,郑益平,陈彬,郑斯平,朱炳耀. 2019

[14]满江红-满江红鱼腥藻在营养生长期共生关系的扫描电镜观察. 郑伟文,林亦瀚,陆培基,刘中柱,黄进华. 1987

[15]结合态氮对满江红内生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影响. 陈坚,陈彬,郑斯平,郑益平,朱炳耀,郑伟文. 2020

[16]满江红属植物的有机肥品质评价. 邓素芳,黄水珍,郑向丽,应朝阳. 2020

[17]满江红大孢子果萌发与成苗期间蕨-藻共生关系的电镜观察. 郑伟文,林永辉,林亦瀚,陆培基,刘中柱,黄进华. 1990

[18]满江红孢子果形成期蕨-藻共生关系的电镜观察. 郑伟文,林永辉,陆培基,刘中柱,黄进华. 1988

[19]一株满江红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分生孢子发育研究. 黄敏敏,陈美珍,陈坚,郑伟文. 2022

[20]不同满江红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季节变化. 郑向丽,应朝阳,徐国忠,王俊宏,刘岑薇,余涛,黄毅斌.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