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玉米光敏色素A1与A2在各种光处理下的转录表达特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宗举 1 ; 闫蕾 2 ; 宋梅芳 2 ; 苏亮 2 ; 孟凡华 2 ; 李红丹 1 ; 白建荣 3 ; 郭林 2 ; 杨建平 2 ;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2.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3.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光敏色素;光信号转导;表达分析;光处理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16 年 42 卷 10 期

页码: 1462-147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光敏色素是一类红光/远红光受体,它们在植物体内有非活性形式的红光吸收型(Pr)和活性形式远红光吸收型(Pfr)2种状态,通常其活性形式负责调控植物的种子萌发、株高、开花时间和避荫性等生长发育过程。在禾本科中,光敏色素只有PHYA、PHYB和PHYC三个基因亚家族,古四倍体化造成的玉米光敏色素基因有6个成员,即PHYA1、PHYA2、PHYB1、PHYB2、PHYC1和PHYC2。光敏色素A参与抑制下胚轴的伸长、促进张开子叶和花青素的积累、阻断持续远红光条件下的变绿。为了评价Zm PHYA1和Zm PHYA2对光的响应能力及其功能差异,本研究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玉米自交系B73和Mo17中Zm PHYA1和Zm PHYA2对不同光照处理响应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玉米光敏色素A主要在叶片和花丝中表达,并且Zm PHYA1转录丰度是Zm PHYA2的2~8倍;玉米自交系B73和Mo17中胚轴在黑暗、远红光和蓝光条件下较红光和白光下更长。Zm PHYA1和Zm PHYA2的转录水平在持续远红光和蓝光条件下均较高;并且均较迅速响应黑暗到远红光和蓝光光质转换,但是前者的丰度显著高于后者,Zm PHYA1在远红光下更重要,而Zm PHYA2在蓝光下更重要。Zm PHYA1和Zm PHYA2同样响应于黑暗到红光和白光的转换,并且Zm PHYA1和Zm PHYA2表达模式基本一致。Zm PHYA1和Zm PHYA2的表达均能响应长日照和短日照处理,但是Zm PHYA1转录丰度高于Zm PHYA2的2~5倍。以上结果表明,Zm PHYA1和Zm PHYA2的转录能有效地响应各种光处理,可能Zm PHYA1在作物改良上比Zm PHYA2更有效。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Zm PHYA1和Zm PHYA2基因功能以及评价二者的光反应能力提供了理论基础。

  • 相关文献

[1]2个玉米ZmCRY1a基因的克隆及其响应光质处理的表达模式. 闫蕾,杨宗举,苏亮,肖阳,郭林,宋梅芳,孙蕾,孟凡华,白建荣,杨建平. 2016

[2]利用光敏色素基因改良棉花农艺经济性状的探讨. 马燕斌,吴霞,张林水,李燕娥. 2011

[3]光敏色素基因与作物改良利用. 马燕斌,吴霞,王霞,韩青龙,张相斌,段晓康,李燕娥. 2012

[4]非生物逆境胁迫下ZmCIPK10基因表达分析. 赵晋锋,余爱丽,王寒玉,杜艳伟,王高鸿,常海霞. 2011

[5]玉米低磷胁迫诱导的ZmABI5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苏亮,白建荣,王秀红,李锐,张丛卓,闫蕾. 2015

[6]玉米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SAMS)逆境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赵晋锋,余爱丽,朱晶莹,王高鸿,赵根友. 2010

[7]枣树内参基因ZjH3的克隆与筛选. 孟玉平,曹秋芬,孙海峰. 2010

[8]枣树ZjLFY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孟玉平,曹秋芬,孙海峰. 2010

[9]甘薯二倍体近缘野生种三裂叶薯MYB转录因子全基因组分析及逆境胁迫响应. 石晓雯,贺立恒,焦晋华,刘霞宇,王婷,刘世芳,贾小云,李润植. 2018

[10]高粱SbSBP17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常建忠,董春林,张正,杨睿,张彦琴,闫凤霞. 2019

[11]SbSBP5基因参与高粱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常建忠,董春林,张正,杨睿,蒋丹,张一中,张彦琴,杨丽莉,闫凤霞. 2019

[12]谷子SiARGOS1的克隆、表达分析和功能标记开发. 王智兰,杜晓芬,王军,杨慧卿,王兴春,郭二虎,王玉文,袁峰,田岗,刘鑫,王秋兰,李会霞,张林义,彭书忠. 2017

[13]高粱基因组DCL家族的系统进化与表达分析. 张腾,尹梦娇,郭红媛,姜晓东,贾举庆,王艳胜,温贺,梁月秀,赵立松,赵威军,吕晋慧,李艳锋,张春来. 2019

[14]谷子SBP转录因子家族基因的表达分析. 杜晓芬,韩康妮,李禹欣,王智兰,连世超,王军. 2021

[15]谷子PEPC基因的鉴定及其对非生物逆境的响应特性. 赵晋锋,杜艳伟,王高鸿,李颜方,赵根有,王振华,王玉文,余爱丽. 2020

[16]SiASRs家族基因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宋健,曹晓宁,王海岗,陈凌,王君杰,刘思辰,乔治军. 2019

[17]马铃薯AS2基因家族的鉴定与逆境胁迫表达. 梅超,刘玉卫,孙蕾,王慧杰,董雪,李欣,冯瑞云. 2020

[18]大白菜BrTFIIS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齐仙惠,王小军,李改珍,巫东堂,赵军良,王秀英. 2020

[19]谷子GRAS转录因子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表达分析及标记开发. 王智兰,韩康妮,杜晓芬,李禹欣,连世超,王军. 2022

[20]TaNHX1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马燕斌,吴霞,蔡永峰,张建诚,王霞,马亮,梁爱华,李燕娥.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