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开花前不同光周期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玉花 1 ; 雷阳 2 ; 白志元 1 ; 卫保国 1 ; 张瑞军 1 ;

作者机构: 1.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基因资源研究中心农业部黄土高原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杂粮种质资源发掘与遗传改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2.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关键词: 大豆;开花前;光周期敏感性;农艺性状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21 年 002 期

页码: 250-25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本文分析了大豆开花前受不同光周期处理后各农艺性状的光周期敏感性,为大豆光周期敏感性的遗传分析和广适性遗传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3份不同大豆资源为试验材料,在东阳基地和祁县基地两点种植并进行开花前不同光周期处理,利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光周期相对敏感度分析4种方法评价大豆18个农艺性状的光周期敏感性。【结果】大豆开花前不同光周期处理对大多数农艺性状均有影响,株高、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三粒荚、单株有效荚数、单株总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等性状在遮光后的短光周期条件下显著低于正常长光周期(P<0.01),同时发现不同大豆材料同一性状对光周期敏感性也不相同。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在遮光后短光周期条件下和正常长光周期条件下大多数性状间呈现显著或者极显著相关性,同一性状在不同光周期条件下也存在一定的显著或者极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发现不管在遮光后短光周期条件下和正常长光周期条件下,大豆的18个农艺性状均可以被前6个相对独立的主成分代表约84%多的信息。比较3份大豆材料不同农艺性状的光周期敏感度,发现株高光周期敏感度最强,其次是三粒荚,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粒重,一粒荚,四粒荚等。【结论】大豆是一个短日照且对光周期敏感的农作物,其中株高,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三粒荚和单株粒重5个农艺性状表现出较稳定和较强的光周期敏感性,可以作为大豆光周期敏感性育种评价指标。

  • 相关文献

[1]热带Suwan玉米群体遗传变异的研究. 郭国亮,李培良,张乃生,钮笑晓,张志慧,赵建峰. 2001

[2]糜子不同性状光周期敏感性的综合评价. 王君杰,王海岗,曹晓宁,陈凌,刘思辰,田翔,秦慧彬,乔治军. 2020

[3]Pob43玉米群体的适应性改良. 张效梅,邢志伟,布建中. 2004

[4]晋北区大豆新品系的生态适应性与主成分分析. 冯钰,邢宝龙. 2019

[5]山西早熟夏大豆种植密度研究. 任小俊,刘小荣,吕新芸,马俊奎. 2019

[6]山西省大豆多点试验品系农艺性状分析. 李方舟,张海生,王军,杨婷婷,古晓红,李广信,刘晋联. 2019

[7]6个大豆品系在不同生态区的综合表现研究. 谢飒英,朱倩,贾琛,史俊东,姜南. 2019

[8]山西省南部夏播大豆区试分析. 刘博,卫玲,肖俊红,杨海峰,段学艳,陈爱萍,任瑞兰. 2018

[9]密度对晋北区大豆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张旭丽,邢宝龙,王桂梅,殷丽丽. 2017

[10]渗水降解地膜在大豆田间应用效果的综合分析. 刘延超,史树森,潘新龙,高宇,高风翔,姚建民,崔娟,王丹. 2018

[11]大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QTL的上位性互作和环境互作分析. 梁慧珍,余永亮,杨红旗,张海洋,董薇,李彩云,杜华,巩鹏涛,刘学义. 2014

[12]山西、贵州大豆地方种质农艺性状的比较分析. 刘章雄,周新安,王志,常汝镇,邱丽娟. 2010

[13]种植密度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武新艳,张振晓,张小虎. 2014

[14]大豆抗源品种抗大豆孢囊线虫机理研究. 高平平,乔燕祥,李莹,周建萍. 1999

[15]大豆抗源品种抗大豆孢囊线虫的机理研究. 高平平,乔燕祥,王果平,周建萍. 1999

[16]大豆耐非生物胁迫新基因的发掘与利用. 马鸿翔,易金鑫,王长彪,许玲,徐照龙,何晓兰,黄益洪,ZULFIQAR A. 2011

[17]油菜素内酯处理对谷子农艺性状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钟妍婷,原向阳,刘哲,徐家燕,温芳英,张美涛,黄蕾,温银元,董淑琦. 2015

[18]5个糜子品种的形态指标差异分析. 王瑞云,刘晓欢,申鸽子,霍阿红,王玉州,王海岗,秦香. 2013

[19]转基因油菜后代的农艺性状表现及其抗虫性研究. 杜建中,孙毅,曹秋芬,郝曜山,刘龙龙,贺健. 2008

[20]不同密度对糜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董旭,景小兰,李志华,王伟仁.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