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灌溉方式氢、氧同位素分布与夏玉米水分利用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永辉 1 ; 邬佳宾 2 ; 武继承 1 ; 杨先明 3 ; 高翠民 1 ; 潘晓莹 1 ; 何方 1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2.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3.河南邦友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 滴灌;灌溉方式;控制灌水;稳定氢氧同位素;水分贡献率;水分运移;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名称: 节水灌溉

ISSN: 1007-4929

年卷期: 2023 年 001 期

页码: 71-77,8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利用氢氧稳定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人工控水条件下小白龙常规灌溉(X)与滴灌(D)不同灌水量(X1、D1:15 mm;X2、D2:30 mm;X3、D3:45 mm)夏玉米土壤水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以及土壤耗水量、光合作用及水分利用特征.结果表明:随生育期的推进,根系吸水逐渐加深.在拔节期,均以0~20 cm土层的水分贡献率最大,达60%以上.在D1和D2条件下,60~80 cm和20~40 cm土层的贡献率分别占21.4%和23.8%.到灌浆期,与常规灌溉相比,滴灌条件下更利于促进根系对40 cm以下土层水分的利用,从而减少水分的无效蒸发.随生育期的推进与灌水量的增加,玉米的日耗水量明显增加,滴灌低于传统灌溉.与常规灌溉相比,滴灌D2处理更利于提高玉米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此外,滴灌处理明显提高了收获期玉米的生物量.最终,与常规灌溉相比,滴灌降低了玉米总的耗水量,产量提高了5.3%~21.7%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9.2%~26.8%,均以D2处理最高.相关分析表明:玉米拔节期20~40 cm和灌浆期60~80 cm土层水分更利于促进玉米产量的提高,而拔节期60~80 cm和80~100 cm土层的水分更利于促进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

  • 相关文献

[1]不同灌溉方式下氢、氧同位素分布与小麦水分利用特征. 杨永辉,邬佳宾,武继承,杨先明,高翠民,潘晓莹,何方. 2023

[2]不同灌溉方式下养分配置对小麦、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潘晓莹,武继承,杨永辉,高翠民,张洁梅,王越,何方. 2020

[3]灌溉方式对小麦-花生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及水氮利用率的影响. 高翠民,田媛,张瑞卿,何方,韩伟锋,张运红,潘晓莹,杨永辉. 2025

[4]农艺措施和保水剂对土壤蒸发和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ZHAO Xia,赵霞,HUANG Ruidong,黄瑞冬. 2012

[5]长期垄作覆盖对旱地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俊红,邵运辉,刘瑞,丁志强,李舞,张洁,吕军杰,姚宇卿. 2020

[6]农艺措施和保水剂对土壤蒸发和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赵霞,黄瑞冬,李潮海,唐保军,常文风. 2013

[7]不同灌溉方式下养分配置对冬小麦灌浆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潘晓莹,武继承,杨永辉,何方,张洁梅,王越. 2018

[8]不同灌溉方式对农田土壤性状和花生落果率的影响. 冀保毅,程琴,卫云飞,李跃伟,张会芳,吴寅. 2017

[9]不同灌溉方式对芝麻冠层结构及群体质量的影响. 高桐梅,李丰,吴寅,魏利斌,王东勇,田媛,费高亮,卫双玲. 2019

[10]灌溉方式对不同筋力型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的影响. 李国强,郑国清,冯晓,胡峰,张学治. 2011

[11]钾用量与灌溉方式互作对土壤-烤烟系统钾素及烟叶品质的影响. 张翔,索炎炎,毛家伟,李亮,范艺宽,司贤宗. 2017

[12]不同灌溉方式水肥一体化对小麦-玉米周年节水增效的影响. PAN Xiaoying,潘晓莹,WU Jicheng,武继承,YANG Yonghui,杨永辉,WANG Yue,王越,GAO Cuimin. 2019

[13]不同灌溉方式水肥组合对小麦-玉米周年节水增效的影响研究. WU Jicheng,武继承,YANG Yonghui,杨永辉,PAN Xiaoying,潘晓莹,ZHANG Jiemei,张洁梅. 2016

[14]不同灌溉方式水肥组合对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PAN Xiaoying,潘晓莹,WU Jicheng,武继承,YANG Yonghui,杨永辉,HE Fang,何方,ZHANG Jiemei. 2017

[15]方城县气象因子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ZHAO Xia,赵霞,LIU Jing-bao,刘京宝,WANG Zhen-hua. 2008

[16]夏玉米籽粒含水率的粒位效应及其与籽粒灌浆的关系. 乔江方,谷利敏,朱卫红,黄璐,刘京宝. 2015

[17]氮肥减施条件下夏玉米灌浆期生理生态变化. 张盼盼,黄璐,乔江方,李川,张美微. 2019

[18]河南省夏玉米品种筛选与机械粒收质量研究. 董朋飞,王群,王振华,沈东风,常建智,柳家友,洪德峰,李潮海. 2019

[19]农艺措施和保水剂对夏玉米产量和根际生物活性的影响. 赵霞,唐保军,赵发欣,丁勇,张凤启,张君,穆心愿. 2016

[20]小麦-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的节水增产效应. 武继承,杨永辉,潘晓莹,丁晋利,韩伟锋,何方.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