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臭氧胁迫对不同敏感型水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邵在胜 1 ; 穆海蓉 2 ; 赵轶鹏 2 ; 彭斌 2 ; 王余龙 2 ; 王云霞 2 ; 杨连新 3 ;

作者机构: 1.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3.;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水稻;臭氧;物质积累;物质分配;茎秆抗折力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18 年 02 期

页码: 181-18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臭氧胁迫对不同敏感型水稻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为耐性水稻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自然光气体熏蒸平台,以23个水稻品种或株系为供试材料,设置室内对照(臭氧浓度为10 n L/L)和臭氧浓度增高臭氧浓度为(100 n L/L)处理,研究臭氧胁迫对水稻成熟期地上部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及其与最终生长量响应的关系。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所有供试材料按地上部最终生物量对臭氧胁迫的响应从小到大依次分为A、B和C三类不同敏感型水稻。【结果】与对照相比,臭氧胁迫使A、B和C类水稻成熟期地上部干质量平均分别下降19%、39%和52%,B和C类达极显著水平。臭氧胁迫使A类水稻成熟期叶片干质量略增,但使B类(-11%)、C类水稻(-25%)极显著下降。臭氧胁迫下A、B和C类水稻的茎秆和稻穗干质量均显著或极显著下降,其中茎秆干质量分别下降26%、41%和57%,稻穗干质量分别下降34%、59%和62%。臭氧胁迫使叶片占地上部干质量的比例大幅增加(+46%),而茎秆(-8%)和稻穗(-24%)占地上部干质量的比例极显著下降。臭氧处理与水稻类型对上述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交互作用,表现为A类水稻对臭氧的响应明显小于其他两类水稻。【结论】100 n L/L臭氧浓度严重影响水稻器官建成,减少光合产物向茎秆和稻穗的分配比例,但使叶片干质量比例大幅增加,臭氧熏蒸还导致茎秆机械强度明显下降。这些变化敏感水稻总体上较钝感类型水稻表现更为明显。

  • 相关文献

[1]臭氧胁迫对不同敏感型水稻茎秆抗倒性状的影响. 邵在胜,穆海蓉,赵轶鹏,贾一磊,王云霞,杨连新,王余龙. 2017

[2]孕穗期高温对水稻物质分配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骆宗强,石春林,江敏,刘杨,宣守丽,金之庆. 2016

[3]孕穗期高温对水稻物质分配及产量结构的影响*5. 骆宗强,石春林,江敏,刘杨,宣守丽,金之庆. 2016

[4]臭氧胁迫对不同敏感型水稻叶片伤害的比较研究. 邵在胜,穆海蓉,赵轶鹏,贾一磊,彭斌,杨连新,王云霞. 2017

[5]不同库容量常规籼稻品种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基本特征. 董桂春,李进前,于小凤,周娟,田昊,张燕,张传胜,张岳芳,王余龙. 2009

[6]2个基因型棉花棉铃发育物质累积及其糖代谢特征. 杨长琴,张培通,徐立华,刘瑞显. 2010

[7]南粳系列超级稻品种灌浆期光合产物的分配特性. 魏晓东,宋雪梅,王宁,赵庆勇,朱镇,陈涛,赵凌,王才林,张亚东. 2024

[8]香沙芋生长发育生物学特性动态特征初探. 徐仁超,杨美英,徐建平,刘水东. 2020

[9]不同灌水条件下施硫对冬小麦碳、氮、硫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张辉,朱云集,田文仲,谢迎新. 2011

[10]外源亚精胺对淹水条件下玉米物质积累和光合能力的影响. 崔亚坤,孔令杰,郑飞,刘瑞响,陈艳萍,袁建华. 2022

[11]不同减菌预处理技术对辣椒品质影响的对比. 曾希珂,张喻,罗凤莲,王燕. 2018

[12]大气CO_2和O_3浓度升高对汕优63生长动态、物质生产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赵轶鹏,邵在胜,王云霞,宋琪玲,王余龙. 2015

[13]沼液臭氧灭菌效果及对养分的影响. 孙加祥,吴华山,朱伟,李保全,邵春荣. 2014

[14]基于臭氧技术的多功能植保机对大棚黄瓜病虫害的防控效果研究. 孙振军,查国贤,杨平俊,高会会,牟建梅. 2021

[15]臭氧对青菜中3种有机磷农药去除效果及Vc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余向阳,陈峰,徐敦明,刘贤进,张兴. 2005

[16]臭氧和1-甲基环丙烯处理对货架期翠冠梨果实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杨青松,蔺经,常有宏,黄雯,李晓刚,王中华. 2012

[17]臭氧对墨西哥豆瓢虫取食和生长的影响. 吴亚,Edward H.Lee,Edward M.Barrows. 1990

[18]“多用途”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初探. 徐家安,王健康,王友霜,丁成伟,郭荣良,吴玉玲,胡婷婷,赵轶朋. 2014

[19]不同水氮管理模式对粳稻籽粒结实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GU Junrong,顾俊荣,JI Hongjuan,季红娟,HAN Liyu. 2015

[20]不同密度杂草稻对栽培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LI gui,李贵,ZHU zhan-fei,朱展飞,WANG xiao-yun.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