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28份人工合成小麦对禾谷孢囊线虫、纹枯病、条锈病和叶锈病的抗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洪杰 1 ; 王晓鸣 1 ; 陈怀谷 2 ; 徐世昌 3 ; 刘太国 3 ;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

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3.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人工合成小麦;抗病性;禾谷孢囊线虫;纹枯病;条锈病;叶锈病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1672-1810

年卷期: 2013 年 14 卷 06 期

页码: 1221-122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本研究采用田间病圃法和人工接种法,对28份人工合成小麦的禾谷孢囊线虫、纹枯病、条锈病和叶锈病进行了抗性鉴定。人工合成小麦对这些病害表现不同程度的抗性反应。C2和C20对鉴定的4种病害都具有抗性,C5、C10和C25对这些病害都表现感病。8份材料对Heterodera avenae和H.filipjevi两种病原线虫都表现抗性反应型,有的材料只抗1种线虫。供试材料对纹枯病的抗性表现较好,其中19份材料表现抗性反应型。9份材料对接种的条锈菌小种CY30、CY31、CY32和CY33均表现抗性反应型,5份材料对叶锈菌小种THT和PHT都具抗性。

  • 相关文献

[1]小麦-偃麦草杂种后代及小麦种质资源对纹枯病的抗性. 李洪杰,王晓鸣,陈怀谷,李伟,刘东涛,张会云. 2013

[2]小麦品种(系)抗条锈病性鉴定及利用. 井长勤,陈荣振,冯国华. 2003

[3]黄淮麦区26个小麦品种抗叶锈病初步鉴定. 井长勤,陈荣振,屈艾,王奎荣. 2003

[4]小麦抗叶锈病遗传研究进展. 金夏红,冯国华,刘东涛,马红勃,张会云. 2017

[5]江苏省重要小麦品种抗叶锈病和秆锈病基因初步分析. 秦庆明,王奎荣,夏善保,冯国华,陈荣振. 1997

[6]多菌灵和三唑酮混配对小麦病害的协同杀菌作用. 陆长婴,季明东,李沛元,徐润成,陈茂林. 2000

[7]不同药剂春季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比较. 刘树法. 2004

[8]中国小麦纹枯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陈荣振,冯国华,刘东涛,王静,王晓军,楼辰军,张凤. 2007

[9]小麦AR_z抗纹枯病的QTL定位研究. 汤頲,任丽娟,蔡士宾,吴纪中,陆维忠,陈建民,马鸿翔. 2004

[10]小麦纹枯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 郭小山,熊战之,陈太虎,陈香华,李茹,赵桂东. 2007

[11]井冈霉素及复配剂对水稻纹枯病的控制效果. 束兆林,何东兵,姚克兵,赵来成,缪康,杨红福,吉沐祥. 2012

[12]小麦种质资源对纹枯病的抗性鉴定及利用. 张会云,冯国华,刘东涛,刘世来,王来花,李德民,王静,王晓军,陈荣振. 2009

[13]2007~2013年江苏省审定的水稻品种纹枯病抗性分析及抗纹枯病育种策略. 王爱民,许明,陈宗祥,姚立生,孙明法. 2014

[14]24%唑醇·嘧菌酯悬乳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 孙以文,明亮,储西平. 2012

[15]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的影响. 陈荣振,井长勤,冯国华,刘东涛,张会云. 2003

[16]申嗪霉素与王铜混用对水稻穗期病害防治技术研究. 成晓松,张俊喜. 2016

[17]水稻纹枯病室内药剂筛选及田间防治效果. 邓金花,顾俊荣,周新伟,杨代凤,张青. 2010

[18]灭黑一号防治水稻后期主要病害的药效研究. 李洪山,李慈厚,李红阳. 2008

[19]小麦抗纹枯病种质创新及QTL定位的初步研究. 蔡士宾,任丽娟,颜伟,吴纪中,陈怀谷,吴小有,张仙义. 2006

[20]2007~2008年度黄淮南片小麦区域试验品种(系)纹枯病抗性鉴定. 张会云,陈荣振,冯国华,刘东涛,王来花,王静.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