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4个不同地理群体刺参杂交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郑言鑫 1 ; 赵春暖 1 ; 于涛 1 ; 蔡忠强 1 ; 林建国 1 ; 秦搏 2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岛增殖实验站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刺参;双列杂交;杂种优势;配合力

期刊名称: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ISSN: 1674-5566

年卷期: 2017 年 26 卷 01 期

页码: 57-6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探究长岛(C)、大连(D)、威海(W)、胶南(J)4个中国不同地理种群刺参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采用完全双列杂交建立16个杂交和自交群体组,测定不同日龄(30日龄,60日龄,80日龄,105日龄)的杂交及自交后代生长情况,分析后代生长杂种优势和各组合配合力。结果发现,不同组幼参的生长速度不同,30至80日龄杂交组与自交组差异不显著,105日龄时杂交组D(♀)×J(♂)(DJ)组、WD组、JD组、JC组显著高于自交组(CC组、WW组、JJ组);不同杂交组的杂交优势率在同一生长阶段各不相同,而同一组在不同生长阶段也存在差别,CD组、JC组和JD组始终为正值,CW组始终为负值,随着各组刺参的生长杂种优势率为正值的组增多,其中105日龄JC组最高,为9.69%;D(♀)、J(♀)和D(♂)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30至60日龄JD组特殊配合力较高,80至105日龄WD、JC、CW和DJ组特殊配合力较高。综合分析认为C(♀)×D(♂)、D(♀)×J(♂)、J(♀)×C(♂)和J(♀)×D(♂)杂交组合具有良好的生长和较高特殊配合力。

  • 相关文献

[1]双列杂交法分析2个大菱鲆养殖群体的杂交效果. 季士治,雷霁霖,王伟继,孔杰. 2006

[2]中国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与韩国刺参杂交子一代生长和抗病力比较. 谭杰,王亮,高菲,邹安格,孙慧玲,李凤辉,范超晶,左之良,燕敬平. 2015

[3]斑节对虾3个种质群体体质量性状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周发林,杨其彬,姜松,杨丽诗,李运东,黄建华,江世贵. 2021

[4]不同地理群体合浦珠母贝双列杂交子代数量性状比较及其相关和通径分析. 孙静,陈明强,魏海军,邓正华,李有宁,金朝焕,王继金,王雨,石承开,黄超旬. 2020

[5]建鲤、黄河鲤杂交后代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及其与体质量的关联性. 苏胜彦,董在杰,曲疆奇,梁政远,张建桥,刘伟,马良骁,袁新华. 2011

[6]合浦珠母贝双列杂交家系的建立与遗传分析. 谷龙春,李金碧,喻达辉,黄桂菊,刘建业. 2010

[7]刺参体腔液穿刺抽取后细胞恢复过程的初步研究. 廖梅杰,王印庚,郝志凯,荣小军,陈贵平,陈霞. 2009

[8]刺参机械去脏工艺的实验研究. XU Wen-qi,徐文其,SHEN Jian,沈建. 2008

[9]几种常用饵料对稚幼参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Zhu Jianxin,朱建新,Liu Hui. 2008

[10]刺参体壁氨基酸组成的季节变化. 高菲. 2008

[11]刺参池塘底栖真核生物群落DNA指纹结构与环境理化因子的关系. 荣小军,李彬,廖梅杰,张正,王印庚,陈贵平. 2009

[12]渡夏期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的发生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Huang Huawei,黄华伟,Wang Yingeng,王印庚,Chen Xia. 2011

[13]浒苔对幼刺参生长、消化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秦搏,常青,陈四清,刘长琳,吕云云,燕敬平,王志军. 2014

[14]鱼礁与池塘养殖刺参体壁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万玉美,赵春龙,崔兆进,赵海涛,付仲,赵雅贤,杨超臣. 2014

[15]刺参池塘养殖青苔防治方法. 张传涛,赵炳然,曹金凤,孙祥山. 2016

[16]裂壶藻对刺参生长、免疫及消化酶的影响. 黄亮华,李浩洋,李彬,廖梅杰,陈骏佳,班甲,荣小军,李强,王印庚. 2014

[17]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致病菌——灿烂弧菌的原位杂交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王印庚,荣小军,张凤萍,王岚,廖梅杰,邹安革. 2013

[18]应用PCR方法检测刺参腐皮综合征病原——灿烂弧菌. 张凤萍,王印庚,李胜忠,荣小军,廖梅杰,张正. 2008

[19]仿刺参微卫星标记的筛选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潘传燕,臧云鹏,廖梅杰,王印庚,荣小军,张正,李彬,陈贵平. 2012

[20]高温暴雨时节莱州湾沿岸刺参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曹金凤,张传涛,赵炳然,孙祥山,宁晨洁,黄经献.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