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洱海北部地区不同轮作农田氮、磷流失特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汤秋香 1 ; 任天志 1 ; 雷宝坤 2 ; 翟丽梅 1 ; 胡万里 2 ; 张继宗 1 ; 林涛 3 ; 刘宏斌 1 ;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

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3.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洱海流域;农田;轮作;氮磷流失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11 年 17 卷 03 期

页码: 608-61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洱海北部地区不同轮作模式下农田氮、磷流失特性,客观评价环境污染风险。试验在洱海北部地区沿弥苴河和罗时江流域的7个乡镇进行。采用定点取样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多点重复监测,调查不同轮作模式、轮作周期内田面水和沟渠水的氮、磷含量变化情况,研究不同轮作模式下氮、磷污染的负荷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田面水中,不同轮作模式下氮素的流失差异显著且以水溶态为主,可溶性氮浓度以大蒜-水稻模式最高,油菜-水稻模式最低,其它轮作模式居中分布;降雨径流氮流失量以大蒜-水稻模式最高。磷素流失总量偏低,且以泥沙结合态为主,轮作模式间无显著差异。田面水质劣于沟渠水,田面水对沟渠水存在不同程度增荷作用;农田水对沟渠水总氮和总磷的增荷率分别为73%和82%,其中追肥是导致农田水对沟渠水增荷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中,大蒜-水稻是洱海流域农田氮、磷流失风险最高的种植模式;蚕豆-水稻比大蒜-水稻模式减少氮素流失风险38%。因此,应综合考虑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合理安排种植结构,为洱海流域种植结构调整、控制农田面源污染提供参考。

  • 相关文献

[1]洱海北部地区不同轮作农田氮、磷流失特性研究(英文). 汤秋香,任天志,雷宝坤,翟丽梅,胡万里,张继宗,林涛,刘宏斌. 2012

[2]农田土壤养分淋溶的研究进展. 牛新湘,马兴旺. 2011

[3]覆膜年限和有机肥施用对花生田耕层土壤微塑料赋存特征的影响. 宋宁宁,李梦佳,王学霞,刘君,王芳丽,宗海英,黄小丽,王斌,梁丽娜. 2024

[4]农田打捆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张丽,张海春,刘旋峰,蒋永新. 2017

[5]新疆天山以南阿克苏及巴音郭楞州地区农田赤眼蜂科昆虫资源研究. 董福祥,郭文超,何江,胡红英. 2014

[6]种植制度在农田土壤培肥中的作用. 王西和,刘骅,马兴旺,孟凤轩,许咏梅,肖克来提,依里哈姆,迪里夏提. 2008

[7]邻近作物分布格局与地膜覆盖种植对马铃薯甲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李超,丁新华,王小武,郭文超,吐尔逊·阿合买提,何江. 2017

[8]棉花-花生轮作下的根系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功能分析. 崔福洋,侯献飞,苗昊翠,贾东海,顾元国,陈晓露,李强,施俊杰,汪天玲,高君,胡凤仪,宋贤明,张云,罗玉涛,黄奕,尚随腾,张帆. 2024

[9]作物轮作对多年连作棉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刘海洋,毕海燕,玛依拉·阿布都克力木,王伟,张仁福,姚举. 2024

[10]棉花-花生轮作模式对土壤养分及其产量的影响. 侯献飞,李强,苗昊翠,贾东海,顾元国,买买提依明·斯马依,崔福洋.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