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玉涛 1 ; 王宇先 2 ; 郑丽华 1 ; 贯春雨 1 ; 连永利 1 ; 郭巍 2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
2.泰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关键词: 玉米;寒地;抗旱;增产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11 年 03 期
页码: 37-38
摘要: 以玉米品种吉单517为试材,于2010年在黑龙江省半干旱地区进行了玉米幼苗早发抗旱增产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生育期均较对照提前2 d,分别增产10.7%、6.7%、12.5%、4.9%、5.5%、4.5%,其中,磷酸二铵水处理、磷酸二铵+活化剂水处理与对照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效果显著。
- 相关文献
[1]松嫩平原中南部不同施肥模式玉米产量特性及生产效益分析. 葛选良,钱春荣,于洋,宫秀杰,李梁,姜宇博,刘媛媛,郝玉波. 2017
[2]北部高纬高寒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模式. 吕晓丽. 2007
[3]寒地玉米高产栽培模式初探. 刘玉涛,王宇先,郑丽华,贯春雨,刘丽,连永利,钟淑娟,曹桂玲. 2011
[4]不同种植方式对寒地玉米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王宇先. 2011
[5]高纬寒地玉米常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 吕晓丽. 2007
[6]玉米新品种龙育4号的选育与评价. 林红,孙德全,李绥艳,马延华,潘丽艳. 2011
[7]寒地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CO_2排放与土壤温度的关系. 宋秋来,王峭然,冯延江,王麒,孙羽,曾宪楠,来永才. 2017
[8]不同区域气候条件下寒地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密度响应. 李梁,于洋,宫秀杰,姜宇博,郝玉波,葛选良,吕国依,钱春荣. 2021
[9]寒地半干旱地区覆膜玉米降解地膜筛选试验. 王宇先. 2014
[10]玉米宽垄增行增产效果研究. 师臣,高树仁,谭福忠,姜军,郑巍,崔洪秋,徐磊. 2015
[11]不同深松处理对玉米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赵伟. 2011
[12]保氮素在黑土上的肥效试验. 王玉峰. 2002
[13]旱地玉米节水灌溉方式的研究. 刘玉涛,王宇先,郑丽华,贯春雨,刘丽,连永利,钟淑娟. 2011
[14]不同抗旱栽培技术模式对玉米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王麒. 2012
[15]钴对小麦增产效应的研究. 崔喜安. 1999
[16]稻田养鱼对寒地农田生态效应影响的研究. 高鸿生. 1999
[17]不同温度对寒地粳稻萌发的影响. 谭贺,曾宪楠,赵洪亮,张佳华,许显滨. 2013
[18]寒地井水种稻叶龄模式灌溉技术. 付久才. 2009
[19]寒地水稻高产抗倒伏调控技术的初步研究. 陈书强,赵海新,杨丽敏,杜晓东,薛菁芳,金光浩,周通,王翠,单莉莉,李敏,王秋玉. 2013
[20]寒地多年生麦草新种质的形态学分析与细胞学检测. 陈平,何莉,尚晨,李佶恺,张海玲,李集临,张延明.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水肥一体化下施氮量对土壤有机氮组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作者:徐莹莹;王宇先;杨慧莹;高盼;张巩亮;申惠波;刘玉涛;徐婷
关键词:水肥一体化;施氮量;有机氮组分;玉米产量
-
东北半干旱黑土区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作者:高盼;申慧波;王宇先;蔡姗姗;徐莹莹;杨慧莹;王晨;张巩亮
关键词:秸秆还田方式;土壤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荧光结构;东北黑土区
-
高速木耳采摘机设计
作者:郭巍
关键词:食用菌;装袋;木耳;菌包;机械采摘
-
保护性耕作模式对黑钙土农田养分含量、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作者:徐莹莹;王宇先;杨慧莹;高盼;张巩亮;王晨;刘玉涛;谭可菲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黑钙土;土壤养分;细菌群落;玉米产量
-
冷凉区黑土有机质和玉米产量双提升技术探索及经济效益分析
作者:徐超;侯瑞星;杨克军;付健;王宇先;孙淑楠;苗宇;齐翔琨
关键词:冷凉区黑土;有机肥深施深松;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土壤培肥
-
玉米秸秆还田下深松年限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
作者:高盼;王宇先;蔡姗姗;徐莹莹;杨慧莹;王晨;张巩亮
关键词:玉米秸秆还田;深松;土壤有机碳;胡敏酸;三维荧光光谱
-
半干旱地区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高盼;王宇先;徐莹莹;杨慧莹;王晨;张巩亮
关键词:半干旱地区;秸秆还田;颗粒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