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江门三号人工鱼礁集鱼效果初步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袁华荣 1 ; 陈丕茂 2 ; 黎小国 2 ;

作者机构: 1.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关键词: 人工鱼礁;集鱼效果;资源增殖;江门三号

期刊名称: 广东农业科学

ISSN: 1004-874X

年卷期: 2011 年 38 卷 06 期

页码: 129-13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解江门三号人工鱼礁的投放对游泳生物的诱集效果,分别于2003年1月和2008年9月对江门三号人工鱼礁区进行了拖网和刺网的本底调查和跟踪调查。采用生物资源密度指数(D)、Margalef种类丰度指数(R)、Shannon-Winener多样性指数(H')、pileou均匀度指数(J')来研究水域生物的资源密度和种群多样性。拖网调查结果显示,投礁后礁区游泳生物种类数、总资源密度、种类丰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均有明显的增加,分别是投礁前的4.875倍、51.073倍、3.801倍、1.864倍、1.058倍。刺网调查结果显示,投礁后礁区游泳生物种类数、总资源密度、种类丰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分别是投礁前的1.923倍、34.023倍、1.400倍、1.122倍。投礁后礁区鱼类成为主要的优势类群,表明鱼礁投放后,对鱼类的诱集效果显著,群落结构明显优化。江门三号礁区的人工鱼礁增殖体系已基本形成。

  • 相关文献

[1]惠东大星山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评价. 冯雪,陈丕茂,李辉权,洪洁漳. 2013

[2]四种方形鱼礁对黑鲪和大陇六线鱼的集鱼效果. 郑德斌,栾凯,刘克奉,陈卫,刘皓,姚新华,汪志清,陈广春. 2019

[3]澄海莱芜人工鱼礁集鱼效果初步评价. 王宏,陈丕茂,李辉权,陈应华,贾晓平. 2008

[4]粤东柘林湾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增殖效果评估. 王言丰,胡启伟,余景,陈丕茂,舒黎明. 2019

[5]鱼类增殖放流. 朱峰跃,刘绍平. 2016

[6]东海区拖网新伏季休渔渔业生态和资源增殖效果的分析. 严利平,刘尊雷,李圣法,凌建忠,李建生,李志国. 2010

[7]大亚湾多种对虾放流技术和增殖效果的研究. 林金錶,陈涛,陈琳,杨渡远,胡佐楚,黄国光. 1997

[8]海洋施肥及其在南海外海渔业开发方面的应用前景. 邱永松. 2013

[9]试验水槽中多种人工鱼礁模型组合对紫红笛鲷幼鱼的诱集效果. 周艳波,蔡文贵,陈海刚,陈丕茂,吕国敏,贾晓平. 2012

[10]不同人工鱼礁模型对花尾胡椒鲷的诱集效应. 周艳波,蔡文贵,陈海刚,陈丕茂,吕国敏,贾晓平. 2010

[11]3种光照条件下六面锥型罩式人工鱼礁模型对花尾胡椒鲷的诱集效果. 周艳波,蔡文贵,陈海刚,陈丕茂,贾晓平. 2010

[12]不同人工鱼礁模型对褐菖鲉的诱集效应. 周艳波,蔡文贵,陈海刚,陈丕茂,唐振朝,吕国敏,贾晓平. 2011

[13]10种人工鱼礁模型对黑鲷幼鱼的诱集效果. 周艳波,蔡文贵,陈海刚,陈丕茂,吕国敏,贾晓平. 2011

[14]渔港与渔场工程领域科技发展趋势. 孙龙.

[15]人工鱼礁基本设计与礁区管理的初步研究. 王磊,唐衍力,黄洪亮. 2011

[16]建设人工鱼礁 保护青岛近海资源环境. 关长涛,郭学武,陈聚法,王清印. 2004

[17]大亚湾海洋牧场生物资源养护效果评价. 李纯厚,贾晓平,齐占会,刘永. 2011

[18]基于稳定性分析的人工鱼礁礁体优化设计. 刘健,张硕. 2011

[19]人工鱼礁的研究进展. ^A马海有^B1%^A郭亦萍^B2%^A汤振明^B3%^A茅利生^B4%^A庄平^B5. 2004

[20]深圳杨梅坑人工鱼礁区投礁前后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的变化. 斯广杰,陈丕茂,杜飞雁,陈勇,贾晓平.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