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致病力的分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代玉立 1 ; 甘林 2 ; 滕振勇 2 ; 石妞妞 2 ; 阮宏椿 2 ; 杜宜新 2 ; 廖蕾 2 ; 陈福如 2 ; 杨秀娟 3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福建省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治理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种子管理总站;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福建省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治理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种子管理总站;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福建省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治理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种子管理总站;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玉米小斑病菌;致病力分化;福建省

期刊名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671-9387

年卷期: 2018 年 04 期

页码: 92-97+10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明确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的致病力水平,为筛选抗病玉米品种及该病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玉米苗期采用喷雾接种法,以11个玉米品种为材料,以分离自福建省7个地区21个县(市)的298株玉米小斑病菌菌株的孢子悬浮液为接种体,先在感病玉米品种上品上进行菌株致病力测定,7d后调查病情指数,从中选出致病力较强的菌株,采用同样方法接种其他玉米品种,分析菌株致病力差异。【结果】供试菌株对玉米感病品种上品均有致病性,病情指数介于13.50~80.95,平均值为49.49。根据致病力测定结果将菌株分为强、中、弱3种致病类型,各类型出现频率分别为29.87%,63.42%和6.71%,中等致病力菌株占优势。不同地区菌株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以福州地区菌株致病力最高;同时福州地区来自玉米连作田的菌株比非连作田的菌株具有较高的致病力。不同菌株、甚至同一菌株在不同玉米品种上的致病力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供试的298个菌株中MH141和JY142致病力较强,供试的11个玉米主栽品种中榕甜1号和永珍7号抗病性较好。【结论】来自福建省不同地区的玉米小斑病菌对玉米的致病力存在明显的分化现象,不同菌株对同一玉米品种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同一菌株对不同玉米品种的致病力也存在明显差异。

  • 相关文献

[1]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的致病型及其群体结构分析. 甘林,代玉立,阮宏椿,石妞妞,杜宜新,陈福如,杨秀娟. 2018

[2]玉米品种对小斑病的抗性分析及品种间作的控病效果. 甘林,苏光秋,代玉立,韦忠耿,张回灿,郑利剑,滕振勇,杨秀娟. 2020

[3]福建省丙环唑不同敏感性玉米小斑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和致病性. 代玉立,甘林,阮宏椿,石妞妞,杜宜新,陈福如,杨秀娟. 2019

[4]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代玉立,甘林,滕振勇,杨静民,祁月月,石妞妞,陈福如,杨秀娟. 2020

[5]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异菌脲和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及其田间防效. 代玉立,甘林,阮宏椿,石妞妞,杜宜新,陈福如,杨秀娟. 2017

[6]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代玉立,甘林,阮宏椿,廖蕾,石妞妞,杜宜新,陈福如,杨秀娟. 2016

[7]福建省甜玉米小斑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和致病性分析. 代玉立,甘林,廖蕾,滕振勇,卢学松,杨秀娟. 2021

[8]福建省鲜食玉米小型叶斑病的病原菌鉴定. 代玉立,甘林,阮宏椿,石妞妞,杜宜新,陈福如,杨秀娟. 2017

[9]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丙环唑、烯唑醇和咪鲜胺的敏感性. 甘林,代玉立,滕振勇,阮宏椿,杜宜新,石妞妞,陈福如,杨秀娟. 2016

[10]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及其与不同杀菌剂间的交互抗性. 代玉立,甘林,石妞妞,陈福如,杨秀娟. 2018

[11]福建玉米小斑病菌对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硝苯菌酯的敏感性. 杜宜新,阮宏椿,石妞妞,甘林,杨秀娟,陈福如. 2017

[12]导致南方梨早期落叶的果生炭疽菌致病力分化分析. 彭宇鸿,傅敏,胡红菊,黄新忠,洪霓,王国平. 2020

[13]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致病力分化的研究. 程本亮,刘波,车建美,朱育菁,林营志. 2010

[14]福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及对策. 黄春兰. 2016

[15]福建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刘碧云,黄献光,杨小萍,林梅. 2016

[16]构建服务“三农”科技培训有效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刘碧云,黄献光,郑熙,黄春兰,林雄. 2013

[17]人均GDP2000美元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与福建和谐社会建设. 邓启明,黄跃东,蔡雪雄. 2006

[18]福建省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创新的思考. 吴越,林海清,张梅,刘健宏. 2017

[19]福建省科研院所科技活动经费投入结构分析. 池敏青,李晗林. 2017

[20]福建省农业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的偏离份额分析. 许标文,吴越,林叠.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