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果麦间作模式下小麦叶锈病田间消长规律及药剂防治试验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高海峰 1 ; 王锁牢 1 ; 努尔孜亚·亚力买买提 1 ; 高永红 2 ; 张宏芝 3 ; 李广阔 1 ;

作者机构: 1.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西北荒漠绿洲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2.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3.新疆农业科学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 果麦间作;小麦叶锈病;发生规律;防治效果

期刊名称: 新疆农业科学

ISSN: 1001-4330

年卷期: 2015 年 52 卷 03 期

页码: 487-49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通过对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及小麦单作田小麦叶锈病田间发生规律及田间药效试验研究,探讨果粮间作模式下小麦叶锈病的发生危害特点,筛选对小麦叶锈病防治效果较好的化学药剂及合理的使用方法。【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和小麦单作田,定点定期调查小麦叶锈病的发生危害情况;药效试验参照小麦叶锈病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结果】小麦叶锈病在不同间作模式下始发生期及田间消长规律基本一致,始见期在5月中下旬,病情指数在小麦生长期内呈现上升趋势。不同年份叶锈病发生危害程度差异较大。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及小麦单作田小麦叶锈病的发生危害程度有一定的差异,枣麦间作麦田小麦叶锈病病情指数最高,其次是小麦单作田。药剂试验表明,药后10 d,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50 g/L丙环唑乳油、250 g/L已唑醇悬浮剂和400 g/L氟硅唑乳油在试验浓度下的防治效果均在76%以上,显著高于10%苯醚菌酯悬浮剂和25%乙嘧酚水悬浮剂。【结论】基本摸清了核桃小麦间作、红枣小麦间作模式下小麦叶锈病的田间发生规律及与小麦单作田的差异性。筛选出的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50 g/L丙环唑乳油、250 g/L已唑醇悬浮剂和400 g/L氟硅唑乳油在试验浓度下可有效控制小麦叶锈病的发生及危害,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可在大田合理轮换使用。

  • 相关文献

[1]不同果麦间作模式下冬小麦冠层光分布和光合速率研究. 张宏芝,陈兴武,赵奇,雷钧杰,乔旭,高永红,李广阔,高海峰. 2013

[2]苹果蠹蛾消长动态及果园中赤眼蜂释放技术的研究. 王兰,冯宏祖,郭文超,张辉,杨力,许建军. 2011

[3]新疆棉田棉蚜及其防治. 马祁. 2002

[4]新疆主要棉区棉花黄萎病发生概况. 刘海洋,王伟,张仁福,武刚,姚举. 2015

[5]中国梨喀木虱在我国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张航,刘奇志,栾小兵,周成. 2015

[6]玉米苗期地老虎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陈茹,冷鹏飞,唐勇,丁万红. 2018

[7]新疆露地草莓主要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蔺国仓,任向荣,孙美乐. 2021

[8]南疆大豆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 丁孙磊,时晓磊,王兴州,曲可佳,韩岱,丛花,严勇亮. 2023

[9]新疆黑穗醋栗白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王继勋,赵建民,陈锐,陈玉山,贾菊生. 2001

[10]马铃薯甲虫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 吐尔逊·阿合买提,许建军,郭文超,刘建,何江,夏正汉,付文君,张冬梅. 2010

[11]新疆向日葵白锈病与防治. 陈卫民,马俊义,缪卫国,夏正汉,焦子伟,陈蓉,付文君,韩乃勇. 2004

[12]吐鲁番地区葡萄斑叶蝉发生规律及种群空间分布型研究. 栾丰刚,郑伟华,李芳,热孜万古丽·加马力,米日古丽·热合木都,马德英. 2006

[13]糖槭蚧在葡萄树上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杨丽琼,阿里木,杨森. 2009

[14]新疆农田麦蛾柔茧蜂分布及其发生规律研究初报. 阿克旦·吾外士,吐尔逊·阿合买提,郭文超,何江,许建军,杨秀荣. 2006

[15]阿克苏梨小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治. 张振军,闫鹏,梅闯. 2021

[16]瓜列当在3种寄主作物上的寄生规律及抗性评价. 何伟,罗文芳,周军辉,甘中祥,陈晓刚,叶仙涛,许建军. 2024

[17]果树介壳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阿布都克尤木·卡德尔,朱晓锋,徐兵强,宋博,杨森. 2017

[18]新疆葡萄重大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 马德英,马俊义,王惠卿,朱晓华,陈卫民. 2010

[19]喀什地区建园早期间作模式下枣园截形叶螨发生规律研究. 阿布都克尤木·卡德尔,朱晓锋,徐兵强,宋博,图尔荪阿依·图拉克,艾孜提力·依明,杨森. 2014

[20]新疆北部玉米叶螨发生与环境关系的初步研究. 许建军,郭文超,吐尔逊,何江,鲁素玲.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