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连晓荣 1 ; 何海军 1 ; 李永生 1 ; 周文期 1 ; 王晓娟 1 ; 杨彦忠 1 ; 刘忠祥 1 ; 张彦军 1 ; 周玉乾 1 ;

作者机构: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种植模式;玉米;光合特性;产量;品质;河西灌区

期刊名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ISSN: 1000-7601

年卷期: 2024 年 004 期

页码: 167-177,20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6个不同熟期玉米品种为材料,于2020—2021年在河西走廊灌区不同地区开展试验,研究覆膜和露地两种种植模式对不同熟期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光合指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两年参试品种在覆膜条件下的株高较露地种植提高3.96%,轴粗降低6.87%,其他农艺性状两种种植模式间差异不显著;品种间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有所不同,但覆膜与露地种植模式间差异不显著;覆膜和露地种植处理的平均产量分别为16 381.05 kg·hm-2和16 186.05 kg·hm-2,两模式间差异不显著;不同种植模式间的粗脂肪、粗蛋白、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与露地种植模式相比,不同地区两个年份下早熟品种和中熟品种覆膜种植模式玉米产量分别平均降低5.30%和4.24%,晚熟品种玉米产量平均增加7.91%;与覆膜种植方式相比,露地种植早熟和中熟玉米品种的纯收入分别增加9.19%和6.99%,晚熟品种纯收入平均降低5.08%。综上所述,在河西走廊灌区,早熟和中熟玉米品种推荐选择露地种植,晚熟品种推荐采用覆膜种植。

  • 相关文献

[1]河西灌区施钾对啤酒大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赖丽芳,郭天文,胡志桥,王成宝,王卓,杨文玉. 2008

[2]河西-熟制灌区玉米套甘蓝种植模式的水肥耦合效应. 胡新元. 2011

[3]河西一熟制灌区玉米套甘蓝种植模式的水肥耦合效应. 胡新元. 2011

[4]河西灌区玉米免冬灌施水播种节水技术研究. 包兴国,舒秋萍,杨文玉,孙建好,刘生战,李全福. 2001

[5]乔化密植红富士苹果园改造试验. 牛军强,马明,尹晓宁,董铁. 2010

[6]基于微生物菌剂配施化肥对高原露地娃娃菜的效应研究. 蒯佳琳,侯栋,马彦霞,张玉鑫. 2023

[7]河西灌区酿酒葡萄水肥一体化的水肥适宜用量. 陈娟,马忠明,罗双龙. 2019

[8]河西春小麦免贮灌施水稻播种技术研究初报. 兰念军,姜爱军. 2000

[9]西北旱作区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何海军,王晓娟,寇思荣. 2017

[10]不同株型玉米基因型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分析. 赵小强,陆晏天,白明兴,徐明霞,彭云玲,丁永福,庄泽龙,陈奋奇,张大志. 2020

[11]干旱胁迫对不同株型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何海军,寇思荣,王晓娟. 2011

[12]CIMMYT小麦在我国的产量、品质及抗病性研究. 吴振录,张勇,何中虎,樊哲儒,辛文利,邵立刚,李元清,杨文雄,魏亦勤,马晓刚,潘超,刘艳萍. 2003

[13]氮素营养对黄土高原旱地玉米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宋尚有,王勇,樊廷录,高育锋,唐小明,李尚中. 2007

[14]河西武威地区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王国栋,刘陇生,郭斌. 2010

[15]河西绿洲灌区玉米间作绿肥高效种植模式研究. 王婷,包兴国,胡志桥. 2010

[16]陇中旱地马铃薯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温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亚宏,高世铭,张伟,王润佳. 2009

[17]种植模式和补灌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方彦杰,秦安振,雍蓓蓓. 2019

[18]不同种植模式对旱区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刘晓伟,何宝林. 2011

[19]播前底墒对陇东旱塬冬小麦的效应研究. 高育锋. 2009

[20]河西灌区甜瓜垄作沟灌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薛亮,马忠明,杜少平,吕晓东,唐文雪,连彩云,王智琦,冯守疆.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