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甘蓝型油菜雌性不育突变体FS-M_1乳突细胞的细胞学观察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春宏 1 ; 付三雄 1 ; 陈新军 1 ; 戚存扣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国家油菜改良中心南京分中心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雌性不育;细胞器;乳突细胞

期刊名称: 植物学报

ISSN: 1674-3466

年卷期: 2012 年 47 卷 01 期

页码: 36-4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雌性不育突变体FS-M1是从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品种宁油10号中发现的。为了从细胞学角度研究FS-M1的雌性不育机理,利用荧光显微镜、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FS-M1柱头乳突细胞的授粉行为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花粉粒能在FS-M1乳突细胞上附着和萌发形成花粉管,但花粉管无法穿越柱头乳突细胞;开花后的FS-M1乳突细胞迅速衰退而呈干瘪萎蔫状,在衰退过程中,FS-M1柱头乳突细胞的细胞器数量减少,细胞液泡化明显,高尔基体、内质网和线粒体等一些细胞器结构被逐渐破坏。因此,推测FS-M1的雌性不育性是由于柱头乳突细胞发育异常造成的。

  • 相关文献

[1]甘蓝型油菜雌性不育突变体FSM1的细胞学观察. 陈新军,戚存扣,张洁夫,浦惠明,高建芹,傅寿仲. 2005

[2]油菜雌性不育突变体FS-M_1花器官形态及其受精能力. 陈新军,戚存扣,张洁夫,浦惠明,高建芹,傅寿仲. 2007

[3]油菜雌性不育突变体FS-M_1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陈新军,戚存扣,张洁夫,浦惠明,高建芹,傅寿仲. 2003

[4]甘蓝型油菜雌性不育突变体FS-M1的形态特征. 戚存扣,高冠军. 2000

[5]小麦染色体2DS雌性育性位点遗传多态性分析. 侯北伟,窦秉德,杨晋彬,顾正中,朱晓滨,徐海风,王芳. 2008

[6]甘蓝型油菜盐油杂3号的选育与高含油量育种. 单忠德,孙红芹,万林生,倪正斌,严国红,王爱民. 2013

[7]甘蓝型油菜不同含油量品系不同部位碳水化合物积累差异性研究. 万林生,孙红芹,倪正斌,严国红,孙明法,周汝琴. 2017

[8]甘蓝型油菜黄化(苗)突变体的叶绿素含量及超微结构. 董遵,刘敬阳,马红梅,许才康,孙华,张建栋. 2000

[9]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盐油2号”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孙红芹,单忠德,姚立生,孙明法,严国红,万林生,朱国永. 2010

[10]甘蓝型油菜种子中G3PDH基因特异性表达的ihpRNA载体构建. 张超,付三雄,陈松,李大雄,戚存扣. 2014

[11]甘蓝型油菜芽黄突变体特异种质的发现及遗传分析. 潘跃平,金永庆,戴忠良,毛忠良,吴国平,秦文斌. 2009

[12]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Y4-2AB的选育及利用. 孙红芹,孙明法,万林生,倪正斌,单忠德. 2013

[13]适合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油菜品种的选育实践和思考. 岳绪国,顾炳朝,唐泽庆,杨军,王克明. 2009

[14]适合现代农作方式的双低油菜新品种“苏油4号”的选育. 许才康,孙华,蒋鹤云. 2008

[15]优质油菜新品种淮油20号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蒋守华,刘葛山. 2012

[16]高产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盐油杂5号的选育及其制种要点. 倪正斌,孙红芹,万林生,单忠德. 2018

[17]适合机械作业双低油菜新品种‘镇油6号'的选育和利用. 顾炳朝,岳绪国,唐泽庆,杨军,张超. 2015

[18]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倪正斌,王陈燕,孙雪辉,吴昌庚,孙红芹,万林生,严国红. 2018

[19]不同密度水平对甘蓝型油菜“镇油5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岳绪国,顾炳朝,唐泽庆,杨军,王克明. 2008

[20]常规甘蓝型油菜盐油2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 万林生,单忠德,孙红芹.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