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池塘三维植被网生态坡水质净化调控系统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兴国 1 ; 徐皓 1 ; 朱浩 2 ; 顾兆俊 2 ;

作者机构: 1.农业部渔业装备与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池塘生态工程研究中心

关键词: 养殖;生态系统;水质;净化调控;三维植被网;池塘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1002-6819

年卷期: 2012 年 28 卷 07 期

页码: 194-199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研究养殖池塘三维植被网护坡技术及其水质净化调控效果,试验用三维植被网、布水管和水生植物等构建池塘生态坡净化调控系统。研究发现,池塘三维植被网生态坡净化调控系统具有潜流湿地和表流湿地双重特点,空隙率为4%~9%,构建坡度应低于1:2.5,水流速度应高于0.13m/s。在池塘水体日循环量10%情况下,三维植被网生态坡可使池塘水体中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总氮和总磷的浓度下降46%、65%、49.2%、64.4%和39%,使养殖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下降8.8%;生态坡对水体中总氮、总磷、COD的净化效率分别为0.27、0.015和0.94g/h.m2。与对照池相比,试验期间,三维植被网生态护坡池塘水体中的绿藻种类比对照池塘增加了10.7%,蓝藻种类减少了2.5%,藻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增加了38%。同时,试验池塘水体中的藻类密度下降了23%,其中蓝藻密度下降48.4%,隐藻、裸藻密度分别增加了24%和34%,藻类优势种群结构组成更有利于养殖需要。研究表明池塘三维植被网生态坡系统具有保护池埂和净化调控水质效果,是一种"经济、生态、减排"的护坡技术。

  • 相关文献

[1]中华绒螯蟹塘水质的超度量聚类分析与典型相关分析. 周群兰,诸康平,谢骏,何义进,刘波. 2010

[2]添加芽孢杆菌对池塘中理化因子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分析. 陆洋,郁二蒙,谢骏,王广军,张凯,李志斐. 2020

[3]池塘水体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水质的关系. 曹煜成,文国樑,李卓佳,袁翠霖,杨莺莺,胡晓娟,林小涛. 2015

[4]不同比例“鱼腥草-薄荷-空心菜”浮床对吉富罗非鱼养殖池塘环境的影响. 郑尧,裘丽萍,胡庚东,孟顺龙,范立民,宋超,李丹丹,张聪,陈家长. 2019

[5]两种深度养殖池塘水质和浮游藻类多样性分析. 赵旭斌,王广军,郁二蒙,龚望宝,余德光,谢骏. 2010

[6]池塘河蟹生态养殖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吴伟,范立民,瞿建宏,何杰,吴婷婷. 2006

[7]一株鲈塘源植物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养殖水体影响研究. 巩华,张洪业,赖迎迢,孙承文,刘春花,陶家发,焦彩虹. 2020

[8]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及其生态净化效果研究进展. 刘栋,张成龙,朱健. 2018

[9]池塘移动式太阳能水质调控机研制与试验. 刘兴国,徐皓,张拥军,邹海生,田昌凤,程果锋,吴宗凡,刘世晶. 2014

[10]温室池塘高密度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 程果锋,吴宗凡,时旭,朱浩,刘兴国,张增胜,郭益顿. 2014

[11]利用人工基质构建固定化微生物膜对池塘养殖水体的原位修复. 吴伟,陈家长,胡庚东,孟顺龙,范立民,杨琳. 2008

[12]有益微生物在暗尾东方?纯养殖中应用的研究. 陈家长,胡庚东,吴伟,瞿建宏. 2004

[13]典型流域淡水池塘养殖监测体系构建与变化分析. 莽琦,朱健,张成峰,刘永新. 2021

[14]大银鱼池养试验. 王玉芬,盖玉欣,尤洋,袁剑青. 1997

[15]辽宁地区凡纳滨对虾低盐池塘养殖经济效益分析. 宋松伟,李忠红,陈勇,陈月玲. 2024

[16]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沉浮录. 冯启新. 2005

[17]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研究. 古长庆,李君文,晁福寰,宋农,郑金来,王新为,邵萍,刘聪,樊恩源,梁舜华. 2004

[18]间歇式双循环工厂化养殖系统构建及其养殖效果. 李华,田道贺,刘青松,段亚飞,张家松. 2020

[19]基于PC-RELM的养殖水体溶解氧数据流预测模型. 施珮,匡亮,王泉,袁永明. 2023

[20]基于改进极限学习机的水体溶解氧预测方法. 施珮,匡亮,袁永明,张红燕,李光辉.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