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磷肥长期施用对石灰性褐土团聚体中磷形态及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黄少辉 1 ; 杨慧敏 1 ; 杨军芳 1 ; 杨文方 1 ; 聂浩亮 1 ; 张静 1 ; 邢素丽 1 ; 王敬霞 1 ; 杨云马 1 ; 贾良良 1 ;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河北省肥料技术创新中心

关键词: 长期施磷肥;磷组分;团聚体;磷酸酶活性;石灰性褐土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25 年 58 卷 005 期

页码: 943-95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粒级团聚体中磷形态及磷酸酶活性差异,明确长期不同用量的化学磷肥投入下土壤磷组分及有效性变化机制,为土壤磷的高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在石灰性土壤上设置不同磷肥用量长期定位试验,采集长期周年施用0(P0,对照)、120(P120)、210(P210)kg P2O5·hm-2化学磷肥于耕层(0—20 cm)的土壤,测定不同粒级团聚体含量、磷组分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解析长期施磷肥对石灰性褐土团聚体中磷形态及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不施磷处理相比,石灰性褐土长期施磷肥显著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各组分磷含量,不同磷组分中酸溶性无机磷(Pi-HCl)含量最高,水溶性磷(Pi-H2O)、碳酸氢钠有机磷(Po-Na HCO3)、氢氧化钠无机磷(Pi-Na OH)含量相对较低。不同粒级团聚体磷组分中,施磷量差异引起无机磷库的变化高于有机磷库,与P120处理相比,P0处理大团聚体(>2 mm)、小团聚体(0.25—2 mm)和微团聚体(<0.25 mm)中无机磷含量分别降低21.5%、27.0%和18.7%,有机磷含量分别降低15.6%、12.8%和12.2%,且不同粒级、不同施磷量间有机磷含量均呈极显著差异。在不同磷有效性中,活性磷含量变化最大,不同粒级、不同施磷量处理间均呈极显著差异。各粒级团聚体组分中大团聚体无机磷(Pi,>2 mm)贡献率最高,为27.6%—38.3%,小团聚体有机磷(Po,0.25—2 mm)贡献率最低,为2.9%—4.9%。稳定性磷对整体磷含量贡献率最高,占84.3%—91.2%,各粒级团聚体组分中大团聚体稳定性磷(SP,>2 mm)贡献率最高,为52.6%—55.2%。不同粒级团聚体间土壤磷酸酶活性差异显著,且整体随粒级增加而增高。随施磷量的增加,大团聚体中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加。小团聚体P120处理的磷酸酶活性最高,P0处理最低,且处理间差异显著。微团聚体的磷酸酶活性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团聚体粒级和有机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施磷量可直接影响土壤无机磷含量进而影响土壤磷的有效性,团聚体对有机磷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有直接影响,从而间接影响无机磷含量和磷的有效性。【结论】石灰性褐土长期施化学磷肥显著提高土壤团聚体含量、各粒级团聚体磷组分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大团聚体对磷的有效性贡献最高。施磷量与土壤团聚体共同调控土壤磷的有效性。因此,合理施磷和提高土壤大团聚体比例是调控土壤磷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 相关文献

[1]高分子材料配施木醋液对滨海盐渍土壤团聚体及酶活性的影响. 杨采怡,汪帆,曹巍巍,刘广明,陈金林,姚荣江,王秀萍.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