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果永超 1 ; 王志芳 1 ; 焦志银 1 ; 王金萍 1 ; 石燕楠 1 ; 牛敬田 1 ; 王新玉 1 ; 刘皓然 1 ; 张静 2 ; 吕芃 1 ;
作者机构: 1.国家高粱改良中心河北分中心/农业农村部特色杂粮遗传改良与利用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河北省杂粮研究实验室
2.河北省种子管理总站
关键词: 高粱;CRY基因;进化分析;组织特异表达;胁迫响应
期刊名称: 河北农业科学
ISSN: 1008-1631
年卷期: 2024 年 28 卷 005 期
页码: 68-78,89
摘要: 为了研究植物隐花色素基因(CRY)在高粱生长发育、胁迫响应中所起的作用,首先,利用全基因组BLAST对高粱基因组进行分析挖掘潜在CRY同源基因,进一步利用在线网站ExPASy和TBtools软件对其理化性质、基因结构、进化关系、基因共线性、启动子顺式调控元件进行分析;同时,采用高粱公共转录组数据库及qRT-PCR对其组织表达模式和在不同环境胁迫下的响应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基因家族鉴定,得到9个SbCRYs家族成员,分布在5条染色体上,命名为SbCRY1—SbCRY9。该基因家族氨基酸长度为447~710个,蛋白质分子质量为48.29~110.13 kD,等电点为5.53~9.44。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家族与拟南芥、水稻、谷子、玉米的CRY成员一起可被分为6个亚家族。SbCRYs成员之间仅存在1对同源基因对,而与水稻、谷子、玉米之间分别存在8、9、11对同源基因对。通过对SbCRYs基因启动子区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着激素和环境胁迫响应元件,且这些基因存在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高粱CRY家族成员能够不同程度地受到高温胁迫、盐胁迫、干旱胁迫和蚜虫侵害的诱导表达,其中SbCRY2、SbCRY3和SbCRY4参与了盐和干旱胁迫的响应,SbCRY2、SbCRY3、SbCRY4、SbCRY6、SbCRY7和SbCRY9参与了高粱蚜虫胁迫的响应。这些结果揭示了高粱SbCRYs基因在不同组织中可能的功能以及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
- 相关文献
[1]植物多胺代谢与胁迫响应研究进展. 李亚栋,何近刚. 2012
[2]葡萄果实成熟相关NAC转录因子的筛选、克隆及表达分析. 牛早柱,赵艳卓,陈展,宣立锋,牛帅科,褚凤杰,杨丽丽. 2022
[3]鉴定能源高粱耐盐性的方法探讨. Guisu JI,籍贵苏. 2011
[4]我国高粱育种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侯升林,籍贵苏,杜瑞恒,吕芃. 2005
[5]发展夏播高粱的优势分析. 杜瑞恒. 2004
[6]高粱抗蚜基因的遗传分析和SSR标记定位. 常金华,夏雪岩,张丽,李荣改,刘国庆,罗耀武. 2006
[7]高粱植株表面温度日变化规律研究. 杜瑞恒,籍贵苏,侯升林,魏志敏,王新玉,吕芃,李顺国,牛维博,林士强. 2007
[8]高粱苗期耐盐性转录组分析和基因挖掘. 董明,再吐尼古丽·库尔班,吕芃,杜瑞恒,叶凯,侯升林,刘国庆. 2019
[9]饲用高粱应用于反刍动物生产的潜力. 张尚雄,王显国,玉柱,冯葆昌,邱淑彬,李源,刘贵波,刘忠宽. 2017
[10]高粱种植经济效益与农户种植高粱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赵文庆,刘猛,夏雪岩,李顺国,孙立永. 2020
[11]钙钠离子对高粱和小麦乙烯释放的影响. 张敬贤,M.B.Kirkham. 1990
[12]旱稻、高粱属间杂交紫色性状遗传分析. 李慧敏,李道亨,赵凤梧,刘冬成,张爱民. 2006
[13]高粱品种生态适应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李桂英,柯福来,朱凯,董立,邹金秋,游光霞,王智,韩粉霞,程汝宏. 2023
[14]干旱胁迫对不同高粱品种生理特性的影响. 郭晓丽,时丽冉,王广才,李明哲. 2013
[15]禾本科杂粮作物养分高效机理及指标研究进展. 王京新,赵宇,夏雪岩,崔纪菡,魏志敏,李顺国. 2024
[16]高粱地方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牛雪婧,王新栋,王金萍,孙娟,郄彦敏,王丽娜,耿立格. 2024
[17]高粱抗蚜研究进展. 刘国庆,杜瑞恒,侯升林,吕芃,籍贵苏,李素英. 2012
[18]中国高粱产业和种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李顺国,刘猛,刘斐,邹剑秋,陆晓春,刁现民. 2021
[19]旱稻(Oryza sativa)/稗草(Echinochloa caudata)//高梁(Sorghum bicolor)三属杂种表现及分析. 赵凤梧,李慧敏,马俊永,赵明,张桂芳,王美云. 2004
[20]冠毒素和茉莉酸对高粱幼苗耐水分胁迫的诱导效应. 闫芝芬,魏建昆,周燮.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磷肥长期施用对石灰性褐土团聚体中磷形态及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黄少辉;杨慧敏;杨军芳;杨文方;聂浩亮;张静;邢素丽;王敬霞;杨云马;贾良良
关键词:长期施磷肥;磷组分;团聚体;磷酸酶活性;石灰性褐土
-
绿肥部分替代化肥氮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作者:秦文利;张静;肖广敏;崔素倩;叶建勋;智健飞;张立锋;谢楠;冯伟;刘振宇;潘璇;代云霞;刘忠宽
关键词:毛叶苕子;施氮水平;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物理性状;玉米产量
-
滴灌下肥料管理对小麦产量和碳氮足迹的影响
作者:邢素丽;王敬霞;杨军芳;黄少辉;聂浩亮;张静;杨慧敏;杨文方;杨云马;王磊;贾良良
关键词:小麦;滴灌;有机肥;产量;碳氮足迹
-
高粱地方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作者:牛雪婧;王新栋;王金萍;孙娟;郄彦敏;王丽娜;耿立格
关键词:高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综合评价;普查收集
-
高粱*苏丹草后代群体农艺及产量性状QTL初步定位
作者:孙安栋;高建明;吕芃;裴忠有;杨庭金;罗峰
关键词:高粱;SSR标记;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
-
长期秸秆深翻还田及养分管理对潮土有机碳矿化影响
作者:聂浩亮;杨军芳;杨云马;黄少辉;张静;王敬霞;杨慧敏;杨文方;邢素丽;贾良良
关键词:秸秆;还田;潮土;长期施肥;耕作方式;土壤有机碳矿化
-
氮肥管理及氮素形态对强筋冬小麦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作者:聂浩亮;黄少辉;杨军芳;张静;杨云马;卢萍萍;岳增良;贾良良
关键词:冬小麦;氮素利用;产量;加工品质;主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