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聂浩亮 1 ; 杨军芳 1 ; 杨云马 1 ; 黄少辉 1 ; 张静 1 ; 王敬霞 1 ; 杨慧敏 1 ; 杨文方 1 ; 邢素丽 1 ; 贾良良 1 ;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秸秆;还田;潮土;长期施肥;耕作方式;土壤有机碳矿化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1002-6819
年卷期: 2024 年 40 卷 018 期
页码: 70-80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明确耕作方式与养分管理对华北潮土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基于连续15 a(2007—2022年)耕作与养分管理模式长期定位试验开展研究,长期定位试验分为农民习惯耕作管理模式(秸秆不还田+浅旋耕RP-S,rotate plow without straw return)和高产耕作管理模式(秸秆还田+深翻耕DP+S,deep plow with straw return)2个主处理,以及对照施肥(CK)、农民习惯施肥(CON)和优化施肥(OPT)3个副处理,共计6个处理。于2022年10月,采集表层(0~20 cm)土壤样品,分析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碳组分含量与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并采用室内培养法,测定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利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土壤有机碳潜在可矿化量和碳半周期,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揭示长期不同耕作模式与养分管理措施下,土壤有机碳的周转规律。多年试验数据得出,在RP-S条件下,C/N(SOC and TN ratio)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在DP+S条件下,C/N总体呈先降后增趋势。秸秆还田+深翻耕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P<0.05),且碳库管理指数(CPMI, carbon pool management index)提升显著(P<0.05)。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优化施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12.35%。在DP+S条件下,优化施肥显著提高了土壤易氧化有机碳(ROC,readily oxiedozable carbon)与CPMI。各处理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均在1 d达到最大,而后1~10 d迅速下降,10 d后缓慢下降直至稳定,有机碳矿化速率随时间呈对数函数型变化,不同处理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秸秆还田+深翻耕显著提高了累积矿化率(潜在可矿化量与土壤有机碳的比值)23.59%,而优化施肥可以显著降低累积矿化率22.12%。土壤有机碳矿化累积量(Ct)与土壤有机碳(SOC,soil organic carbon)、土壤活性碳组分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土壤潜在可矿化有机碳量(C0)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构方程模型表明,耕作管理、微生物碳(MBC,microbial biomass carbon)和ROC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周转能力和固碳能力的直接因素,耕作与施肥管理可通过对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碳组分的影响,间接影响土壤有机碳周转能力,进而影响土壤固碳能力。长期秸秆深翻耕还田结合优化施肥有利于提高土壤固碳能力,促进农田资源的增碳及可持续利用。
- 相关文献
[1]长期施钾和秸秆还田对河北潮土区作物产量和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 孙丽敏,李春杰,何萍,刘孟朝,胡景辉. 2012
[2]长期秸秆还田对潮土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刘学彤,郑春莲,曹彩云,党红凯,马俊永,李科江. 2021
[3]河北省潮土长期定位施钾和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 贾良良,韩宝文,刘孟朝,李春杰,邢素丽,孙彦铭. 2014
[4]12年连续施用秸秆和钾肥对土壤钾素含量和分布的影响. 邢素丽,刘孟朝,韩保文. 2007
[5]土壤中铵的固定与温度的关系及调控. 贾树龙,唐玉霞,孟春香,张贵民. 2000
[6]控释氮肥用量对环渤海潮土区棉花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刘全凤,刘永震,曹金锋,杨振立,翟玉柱,赖德强,孙一,刘贞贞. 2018
[7]长期秸秆还田对潮土土壤各形态磷的影响. 黄欣欣,廖文华,刘建玲,张伟,曹彩云,郭丽. 2016
[8]褐土和潮土土壤微生物量氮的测定研究. 唐玉霞,王慧敏,刘巧玲,孟春香,贾树龙. 2006
[9]华北平原长期秸秆还田潮土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 刘学彤,曹彩云,党红凯,马俊永,李科江,郑春莲,李月英. 2025
[10]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旗叶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刘豆豆,辛秀竹,石怡彤,张璐鑫,庞森博,董志平,尹宝重. 2021
[11]氮肥用量和耕作方式对春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韩宝文,王激清,李春杰,刘社平. 2011
[12]耕作方式对小麦根部病害的影响. CHENG Xiao-liang,程晓亮,JI Li-jing,纪莉景. 2010
[13]耕作方式对密植夏玉米弱势粒灌浆的调控效应. 翟立超,张丽华,贾秀领. 2019
[14]拉萨长期不同施肥青稞田土壤固氮菌分离鉴定. 马瑞萍,戴相林,刘国一,谢永春,普布贵吉,张国新. 2023
[15]长期施用氮磷钾肥对褐土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张国印,茹淑华,孙世友,王凌,耿暖,陈贵今. 2013
[16]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有机质、不同形态氮含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刘学彤,郑春莲,曹薇,党红凯,曹彩云,李晓爽,李科江,马俊永. 2021
[17]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华北潮土土壤有机碳的固存变化. 黄少辉,杨军芳,杨云马,邢素丽,韩宝文,刘孟朝,何萍,贾良良. 2019
[18]打结器气泵清杂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张亚振,陈林,张秀平. 2019
[19]一组秸秆分解菌群的稳定性及对还田秸秆的促腐效果. 李培培,韩宝文,曹燕篆,李佳佳,王小芬,崔宗均. 2011
[20]夏播大豆田秸秆覆盖对杂草发生的影响与减量用药研究. 李秉华,王贵启,樊翠芹,许贤.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磷肥长期施用对石灰性褐土团聚体中磷形态及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黄少辉;杨慧敏;杨军芳;杨文方;聂浩亮;张静;邢素丽;王敬霞;杨云马;贾良良
关键词:长期施磷肥;磷组分;团聚体;磷酸酶活性;石灰性褐土
-
绿肥部分替代化肥氮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作者:秦文利;张静;肖广敏;崔素倩;叶建勋;智健飞;张立锋;谢楠;冯伟;刘振宇;潘璇;代云霞;刘忠宽
关键词:毛叶苕子;施氮水平;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物理性状;玉米产量
-
滴灌下肥料管理对小麦产量和碳氮足迹的影响
作者:邢素丽;王敬霞;杨军芳;黄少辉;聂浩亮;张静;杨慧敏;杨文方;杨云马;王磊;贾良良
关键词:小麦;滴灌;有机肥;产量;碳氮足迹
-
长期施加钾肥对小麦产量、氮磷钾吸收量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作者:张翔;黄媛媛;宋聪;贾振华;贾良良;宋水山
关键词:钾肥;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高通量测序;冗余分析
-
氮素不同形态对早熟马铃薯产量和氮素积累的影响
作者:贾明飞;樊建英;封志明;李东玉;相丛超;胡金雪;张淑青;杨云马
关键词:不同氮素形态;早熟马铃薯;干物质累积;氮素累积;产量
-
基层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证研究-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为例
作者:潘丽佳;陈丽莉;贾良良;王凌;窦菲
关键词:基层农业科研院所;信息化;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
高粱隐花色素CRY基因家族鉴定与表达分析
作者:果永超;王志芳;焦志银;王金萍;石燕楠;牛敬田;王新玉;刘皓然;张静;吕芃
关键词:高粱;CRY基因;进化分析;组织特异表达;胁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