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寅槐 1 ; 邹明烈 1 ; 马正强 1 ; 王苏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半矮秆杂种小麦;T.timoPheevi;雄性不育系;恢复系;Rbt 3基因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1986 年 02 期
页码: 1-6
摘要: 在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中导入Tom Thumb(大拇指矮)的Rht 3基因,育成显性矮秆雄性不育系。1983—1985年连续三年鉴定结果,由显性矮秆不育系配制的杂种小麦,产量可超过高产常规品种的15%左右,株高75—85em,有极强的抗倒性。 具有Rht 3的矮秆不育系与中高秆恢复系的杂种F_1株高,可由不育系或恢复系的株高调节。Rht 3与株高修饰因子的结合,能产生40—80cm的矮秆(或半矮秆)系。掌握不同株高的不育系和恢复系,可配制适合某一要求的半矮秆杂种小麦。利用Rht 3矮秆不育系配制半矮秆杂种小麦,如同利用Rht 1,Rht 2选育半矮秆纯系品种一样,都会在小麦育种中发挥作用。
- 相关文献
[1]12个粳稻新不育系的配合力及利用价值评价. 赵庆勇,朱镇,张亚东,赵凌,张巧凤,许凌,王才林. 2008
[2]强优恢复系盐恢559及其系列杂交稻组合的选育研究. 姚立生,顾来顺,高恒广,何顺椹,孙明法,严国红,唐红生,王爱民,朱国永,何冲宵. 1999
[3]大麦雄性不育系“亲270A”的特征特性及利用. 张明生,陈晓静. 2000
[4]大麦雄性不育系亲270A的选育及利用价值. 张明生. 1999
[5]萝卜花序轴再生体系的建立. 娄丽娜,戴澈,刘根新,乔俊楠,季延娣,苏小俊. 2017
[6]羊角椒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的细胞学观察. 吴鹤鸣,佘建明,周邗扬,陆维忠,赵华崙. 1988
[7]萝卜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配合力分析及杂种优势差异性比较研究. 苏小俊,袁希汉,卢成苗,高军,徐海. 2008
[8]萝卜雄性不育系的花器性状和形态学研究. 苏小俊,高军,袁希汉,卢成苗,徐海. 2008
[9]乌塌菜Ogura雄性不育系组合与保持系组合杂种优势比较. 宋波,徐海,陈龙正,袁希汉. 2015
[10]籼稻恢复系镇恢129的选育及利用. 龚红兵,盛生兰,刁立平,陈亮明,杨图南. 2000
[11]粳稻三系亲本杂种间性状相关性分析. 孔宪旺,袁彩勇,王健,袁生堂,汤述翥. 2009
[12]籼型三系恢复系镇恢084的选育及利用价值. 盛生兰,龚红兵,周义文,林添资,张继本,钱华飞. 2003
[13]籼型恢复系镇恢42的选育与利用. 龚红兵,周义文,李闯,胡春明,盛生兰,刁立平,景德道,林添资,钱华飞,王克明. 2008
[14]粳稻恢复系湘晴的特征特性及应用效果. 王建平,谢裕林,朱勇良,乔中英,黄萌,陈培峰,陈益海. 2008
[15]粳稻SSR连锁图谱的构建及恢复系卷叶性状QTL分析. 郭媛,程保山,洪德林. 2009
[16]三系杂交中粳优质育种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探讨. 刘超,王健康,郭荣良,丁成伟,吴玉玲. 2008
[17]粳稻三系亲本亲子间性状相关性分析. 孔宪旺,袁彩勇,王健,袁生堂,汤述翥. 2009
[18]野败型细胞质杂交粳稻恢复系筛选结果初报. 徐大勇,方兆伟,樊纪伟,卢百关,刘汉青. 2006
[19]热害对63个籼型恢复系结实率的影响. 龚红兵,周义文,李闯,胡春明,刁立平,林添资,景德道,钱华飞,余波,盛生兰. 2009
[20]粳稻三系亲本的杂种优势研究. 孔宪旺,袁彩勇,王健,汤述翥,顾铭宏.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小麦株高QTL Qph.nau-5B的效应评价
作者:韩玉洲;张勇;杨阳;顾正中;吴科;谢全;孔忠新;贾海燕;马正强
关键词:小麦;株高;QTL;Qph.nau-5B;近等基因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苏北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作者:周桂华;周建农;许才明;朱方林;李德新;王苏
关键词:苏北;农村经济;制约因素;发展对策
-
糯小麦种质资源H9908的评价与利用
作者:姚金保;杨学明;姚国才;王艳平;王书文;赵寅槐;钱存鸣
关键词:糯小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淀粉品质
-
开展农业科研档案鉴定的实践与体会
作者:周桂华;李德新;夏礼加;刘莉;王苏
关键词:
-
关于实施《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作者:周桂华;王苏
关键词:
-
马卡小麦耐湿性的RAPD标记及定位研究
作者:张江丽;蔡士宾;张光祥;魏静波;张彩琴;马正强
关键词:小麦;耐湿性;RAPD标记;基因定位
-
创新档案工作思路 服务农村经济建设
作者:周桂华;李德新;王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