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中国对虾微卫星四重PCR技术的建立及其在模拟放流效果评估方面的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伟亚 1 ; 王伟继 1 ; 孔杰 1 ; 金显仕 1 ; 阮晓红 1 ; 罗坤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中国对虾;微卫星;多重PCR;家系识别

期刊名称: 海洋学报(中文版)

ISSN: 0253-4193

年卷期: 2012 年 34 卷 05 期

页码: 213-22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1引言在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选择育种过程中,需要建立家系进行育种参数评估。家系的混养有利于消除家系单独养殖情况下环境差异对遗传参数估计的影响,因此育种实践中常采用物理荧光标记实现家系的区分。但这种方法易对个体造成伤害,不易于大规模操作,且养殖过程中会有标记丢

  • 相关文献

[1]微卫星三重PCR基因扫描技术在中国明对虾家系标识中的应用. 孔杰,高焕,于飞,罗坤,王伟继,孟宪红,刘萍,张天时. 2007

[2]中国对虾与生长性状相关微卫星DNA分子标记的初步研究. 张天时,刘萍,李健,孔杰,王清印. 2006

[3]中国对虾微卫星家系鉴定的模拟分析与应用. 董世瑞,孔杰,张天时,孟宪红,王如才. 2008

[4]人工控制自然交尾条件下中国对虾父本的微卫星识别. 高焕,孔杰,于飞,王伟继,罗坤,孟宪红,刘萍,张天时. 2007

[5]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人工选育群体不同世代的微卫星分析. 张天时,王清印,刘萍,李健,孔杰. 2005

[6]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基因组微卫星特征分析. 高焕,刘萍,孟宪红,王伟继,孔杰. 2004

[7]用微卫星DNA技术对中国对虾人工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张天时,刘萍,李健,孔杰,王清印. 2005

[8]中国对虾微卫星DNA引物的设计及筛选. 张天时,刘萍,孔杰,王清印. 2004

[9]鲢微卫星标记的荧光多重PCR体系建立及其应用. 李小芳,程晓凤,王生,段辛斌,汪登强,陈大庆. 2012

[10]基于微卫星标记的花鲈亲子鉴定技术. 范嗣刚,黄皓,王鹏飞,赵超,闫路路,邱丽华. 2023

[11]大口黑鲈微卫星多重PCR体系及3个群体的遗传分析. 傅建军,龚雅婷,朱文彬,强俊,张林兵,王兰梅,罗明坤,董在杰. 2023

[12]基于微卫星多重PCR的黄鳝亲子鉴定技术. 鲁弘毅,田海峰,胡乔木,李忠. 2023

[13]大菱鲆亲子鉴定的微卫星多重PCR技术建立及应用. 苗贵东,杜民,杨景峰,徐营,樊廷俊,陈松林. 2011

[14]基于微卫星多重PCR技术的长鳍吻鮈亲子鉴定. 陈亮,汪登强,何勇凤,吴兴兵,朱永久,朱挺兵,王亚龙,杨德国. 2017

[15]微卫星多重PCR在水生动物亲权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张博,宋文平. 2012

[16]中国对虾“黄海2号”人工感染WSSV病毒的定量检测. 孟宪红,孔杰,罗坤,栾生,张天时,张庆文. 2009

[17]对虾工厂化养殖和土池养殖溶解氧消耗研究. Liu Haiying,刘海英,Qu Keming,曲克明,Li Jian. 2008

[18]渤海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海蜇放流状况与效果. YANG Wen-bo,杨文波,LI Hui-qin. 2010

[19]诺氟沙星2种不同给药方式在中国对虾体内的残留及消除规律. 孙铭,李健,张喆,王静凤. 2010

[20]中国对虾不同发育阶段肝胰腺、卵巢及血淋巴中孕酮和雌二醇含量的变化. 蔡生力,杨丛海,赵维信,李德尚.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