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遥感数据的南海北部近海蓝圆鲹栖息地模型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范江涛 1 ; 黄梓荣 1 ; 许友伟 1 ; 孙铭帅 1 ; 陈国宝 1 ; 陈作志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关键词: 遥感;蓝圆鲹;栖息地模型;南海北部

期刊名称: 海洋湖沼通报

ISSN: 1003-6482

年卷期: 2018 年 03 期

页码: 142-14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根据2014-2015年南海北部近海渔业资源调查的4个季度数据,结合遥感获得的海表温度和叶绿素α浓度数据,分析了南海北部近海蓝圆鲹渔场的分布,采用一元非线性回归建立各环境因子的适应性指数模型,分别采用最大值法、最小值法、算术平均值法、几何平均值法按季度建立栖息地指数模型(Habitat Suitable Index,HSI),并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各环境因子适应性指数模型准确,从各因子模型中计算可得出不同季节的各个因子的最适值,各模型因子拟合准确,均呈单峰分布。不同季度栖息地指数模型构建方法不同,其中春季采用最小值法,夏秋冬3季采用算数平均值法。模型分析发现渔场有明显的季节变化,HSI的高值区分布在离岸较近水域。模型准确率超过70%,表明该栖息地指数模型能够较好的分析拟合南海北部蓝圆鲹渔场。

  • 相关文献

[1]南海北部近海蓝圆鲹渔业生物学特征研究. 王开立,陈作志,许友伟,孙铭帅,王欢欢,蔡研聪,张魁,徐姗楠. 2021

[2]南海北部陆架区蓝圆鲹矢耳石形态特征分析. 戴嘉格,陈作志,黄梓荣,许友伟,孙铭帅,张魁,江艳娥. 2017

[3]南海北部近海竹荚鱼栖息地分布特征. 晏然,范江涛,徐姗楠,许友伟,孙铭帅,陈作志. 2018

[4]试验条件下岩原鲤幼鱼栖息地适宜性模型及最小栖息面积估算. 冯宪斌,朱永久,李茜,何勇凤,赵建华,杨德国. 2013

[5]南海鸢乌贼栖息地模型优化及季节性差异分析. 范江涛,冯志萍,余为,马胜伟,陈新军. 2024

[6]蓝圆鲹在腌制过程中N-二甲基亚硝胺和N-二乙基亚硝胺的变化规律. 陈胜军,杨贤庆,李来好,吴燕燕,樊丽琴,戚勃,邓建朝,胡晓. 2015

[7]南海北部陆架区蓝圆鲹的生长、死亡及合理利用研究. 陈国宝,邱永松. 2003

[8]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南海北部蓝圆鲹的营养生态位. 王开立,龚玉艳,陈作志,许友伟,孙铭帅,蔡研聪,李佳俊,徐姗楠. 2022

[9]蓝圆鰺腌干工艺中组织蛋白酶与游离氨基酸和滋味形成的关系. 吴燕燕,曹松敏,李来好,杨贤庆,林婉玲,陈胜军. 2018

[10]不同盐度腌制对蓝圆鲹相关理化特性的影响. 陈胜军,杨贤庆,李来好,吴燕燕,樊丽琴. 2015

[11]蓝圆鲹传统腌干过程中内源脂肪酶和脂质降解氧化的变化分析. 曹松敏,吴燕燕,李来好,林婉玲,陈胜军,赵永强. 2017

[12]蓝圆鲹在不同腌制条件下三甲胺和二甲胺含量变化规律. 陈胜军,杨贤庆,樊丽琴,李来好,吴燕燕. 2012

[13]北部湾蓝圆鲹生物学特征及开发状态的年际变化. 耿平,张魁,陈作志,许友伟,孙铭帅. 2018

[14]黄、东海鲐鲹鱼渔场环境分析. 张晶,韩士鑫. 2004

[15]蓝圆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肽的制备及其活性分析. 周雅,胡晓,李来好,杨贤庆,陈胜军,吴燕燕,杨少玲. 2021

[16]蓝圆鲹蛋白酶解物的螯合矿物离子活性研究. 杨伊然,胡晓,杨贤庆,李来好,陈胜军,吴燕燕,林婉玲,黄卉,马海霞. 2017

[17]比较2种蓝圆鰺腌干工艺中脂质氧化与挥发性风味物质形成的关系. 吴燕燕,曹松敏,李来好,杨贤庆,王锦旭,胡晓. 2017

[18]南海北部浮游动物的景观格局分析. 赵明辉,黄洪辉,齐占会,李纯厚,林昭进,陈桂珠. 2010

[19]基于南海北部开放航次观测的2004—2005年次表层盐度异常特征与形成机制. 张博,曾丽丽,陈举,谢强,黄科. 2018

[20]南海北部烟囱状碳酸盐岩记录的冷泉流体活动演化特征研究. 刘关勇,王旭东,黄慧文,孙跃东,梁前勇,李牛,胡钰,冯东.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