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水稻SBP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庄可卿 1 ; 杜娟 1 ; 翁雅萍 1 ; 许雅琴 1 ; 熊娟 1 ; 邓志龙 1 ; 刘昊霖 1 ; 刘豫 1 ; 宋惠 1 ; 李华 1 ; 杨婷 1 ; 宁德正 1 ; 刘利莎 1 ; 夏海林 1 ; 卫海滨 1 ; 张琳 1 ; 胡颂平 1 ;

作者机构: 1.江西农业大学植物功能基因与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

关键词: 水稻;SBP-box;SPL;基因组共线性;表达分析;抗逆性

期刊名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2286

年卷期: 2023 年 45 卷 006 期

页码: 1315-132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水资源紧缺严重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优化水稻的节水抗旱性状是推广旱作农业节水的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Squamosa promoter binding protein(SBP)基因家族是一类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植物特异性转录因子,它们可以影响植物的株型、产量和抗逆性,为节水抗旱育种提供了重要资源.然而,SBP家族成员在水稻发育和胁迫响应中的功能目前还未全部鉴定,调控抗逆性研究也未进行.[方法]利用SBP结构域一致性序列搜索水稻基因组,再进行基因结构和系统发育分析、共线性分析及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结果]鉴定出19个SBP-like(OsSPL)基因,分布于10条染色体上,编码蛋白序列长度为217~1141 aa.基因结构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水稻OsSPL基因可分成4组.共线性分析表明,水稻基因组内OsSPL-4和OsSPL-5形成1个串联重复基因簇,11个OsSPL,形成7个跨染色体分布的重复基因对.水稻和拟南芥SPL形成5个同源基因对,与玉米形成45个同源基因对.Evorepro数据库中OsSPL基因表达模式分析表明水稻叶片冷胁迫下OsSPL-1和OsSPL-3表达下调,OsSPL-2和OsSPL-9表达上调;干旱胁迫下OsSPL-1、OsSPL-4和OsSPL-8转录水平下调;OsSPL-2和OsSPL-14(IPA1)转录水平上调.[结论]OsSPL基因在水稻基因组中广泛分布,并形成多个跨染色体基因对;同时在逆境如寒冷、干旱等胁迫下可做出较大反应,从而表现可调控水稻的耐逆、抗逆性.研究结果可为节水抗旱稻育种改良和机理解析提供理论依据.

  • 相关文献

[1]水稻ECT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研究. 宁德正,庄可卿,张巧玲,李华,张婉桐,张桁源,胡颂平,卫海滨. 2022

[2]荒漠蓝藻发菜抗逆基因发掘及其在水稻中转基因的研究. 叶水烽,高宁宁. 2018

[3]一个水稻抗逆候选基因OsHMGB3的鉴定与评价. 陈守俊,刘鸿艳,罗利军. 2012

[4]多效唑(MET)提高油菜抗逆性的效应. 沈岳清,尹继春,盛敏智,盛亚红,曹惠芳,周红,夏建明. 1991

[5]真菌中的海藻糖及其在低温逆境下的作用. 李亚鹏,陈明杰,鲍大鹏,汪虹,赵妍. 2013

[6]5-氨基乙酰丙酸的生物合成和生理活性及其在农业中的潜在应用. 汪良驹,姜卫兵,章镇,姚泉洪,松井弘之,小原均. 2003

[7]瓠瓜种质资源的引进筛选与评价. 张兆辉,吴珏,姜玉萍,陈春宏. 2017

[8]高温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及微生物介导植物响应高温胁迫机制研究进展. 马娟,刘晓风,白寅霜,王高可,刘华,曾海娟,高璐,李晓锋,王金斌. 2025

[9]外源肌醇提高番茄幼苗耐高温胁迫的调控机制. 陈艳,韩利源,杜子龙,朱栋幸,朱为民,张迎迎. 2024

[10]'红颜'草莓中果糖激酶基因FaFRK3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吕文远,张丽勍,高清华,段可. 2020

[11]基于全基因组的金针菇光受体基因鉴定及表达分析. 刘建雨,李婧霆,陆欢,于海龙,宋春艳,李巧珍,张丹,徐珍,尚晓冬,王瑞娟. 2023

[12]梨Ty1-copia类反转录转座子GAG开放阅读框预测和光响应下的表达分析. 蒋爽,骆军,孙永旺,蔡丹英,滕元文. 2016

[13]叶用莴苣NAC基因家族的鉴定与热胁迫表达分析. 杜莉,杨晓,徐凯,卫海滨,杨晓,魏仕伟,韩颖颖. 2021

[14]水杨酸对草莓炭疽病响应基因FaNBS20表达的影响. 张庆雨,刘芳春,段可,王飞,王延秀,高清华. 2014

[15]秸秆与缓释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率的影响. SUN Huifeng,孙会峰,ZHOU Sheng,周胜. 2015

[16]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上海市水稻生产碳足迹研究. 曹黎明,李茂柏,王新其,赵志鹏. 2014

[17]提高粳稻花药小孢子离体培养反应的研究. 陆瑞菊,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孙月芳,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王亦菲,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单丽丽,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黄剑华,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2007

[18]水稻干物重和氮素利用效率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朴钟泽,韩龙植,高熙宗,张建明,陆家安,李培德. 2005

[19]不同栽培型水稻氮肥效应和适宜施肥量的研究. 汪寅虎,田吉林,柯福源. 1999

[20]酵母单杂交体系分离水稻中一个新的与W盒相关的转录因子. 彭日荷,姚泉洪,熊爱生,彭友良.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