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长江上游江津江段长薄鳅种群参数和资源量评估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红艳 1 ; 熊飞 1 ; 段辛斌 2 ; 刘绍平 2 ; 陈大庆 2 ;

作者机构: 1.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种群参数;生长;死亡;种群数量;资源评估;长薄鳅

期刊名称: 动物学杂志

ISSN: 0250-3263

年卷期: 2016 年 51 卷 06 期

页码: 993-100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为长江上游特有种,由于过度捕捞和大坝建设,其种群生存受到极大威胁,已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物种。为了解三峡工程蓄水后该物种的种群动态,利用2007~2009年三峡库区以上江津江段的渔获量和体长频率数据评估了其生长和死亡参数、资源量及资源利用。长江上游江津江段长薄鳅体长范围为76~480 mm,体重范围为5~2 002 g,平均体长为(158.7±54.8)mm,平均体重为(72.4±148.8)g。优势体长组为90~210 mm,约占总数的77.9%(n=277)。长薄鳅体长(L,单位mm)与体重(W,单位g)幂函数关系为:W=7.28×10﹣6L3.09(R~2=0.95,P<0.01,n=277)。由体长频率法拟合出长薄鳅渐近体长(L_∞)为555 mm,生长系数(k)为0.17/a。由Pauly经验公式估算出其自然死亡系数(M)为0.37。由长度转渔获物曲线估算出其总死亡系数(Z)为1.23。江津江段长薄鳅资源开发率为0.70,超过了其资源最大开发率0.43,表明其资源已过度开发。由体长结构实际种群分析估算出江津江段2007、2008和2009年长薄鳅年资源量分别为2 544尾/km(0.75 t/km)、2 405尾/km(0.42 t/km)和7 245尾/km(1.63 t/km),平均4 065尾/km(0.93 t/km)。与以往研究相比,本研究记录到了长薄鳅的最大个体(体长480 mm);本研究估算的长薄鳅总死亡系数和资源开发率较高,可能与江津江段的捕捞强度较高有关。建议加强长薄鳅种群动态长期监测,采取禁渔、人工增殖放流等措施促进资源恢复。

  • 相关文献

[1]长江上游特有种长鳍吻鮈种群数量和资源利用评估. 熊飞,刘红艳,段辛斌,刘绍平,陈大庆. 2016

[2]长江上游朱杨溪江段圆筒吻鮈种群参数和资源量. 熊飞,刘红艳,段辛斌,刘绍平,陈大庆. 2015

[3]长江上游江津江段铜鱼种群参数和资源量评估. 刘红艳,熊飞,段辛斌,刘绍平,陈大庆. 2016

[4]长江上游长薄鳅生长和种群参数的估算. 田辉伍,段辛斌,熊星,罗宏伟,刘绍平,陈大庆. 2013

[5]北部湾短尾大眼鲷生长和死亡参数的估算. 孙典荣,邱永松. 2003

[6]东、黄海星康吉鳗生长、死亡和单位补充量渔获量. 麻秋云,牟秀霞,任一平,孙远远. 2018

[7]南海北部带鱼群体结构及生长、死亡和性成熟参数估计. 史登福,张魁,蔡研聪,耿平,许友伟,孙铭帅,陈作志. 2020

[8]北部湾口海域深水金线鱼生长和死亡研究. 李忠炉,卢伙胜,甘喜萍,金显仕. 2009

[9]北部湾长尾大眼鲷生长和死亡参数估计. 孙典荣,邱永松. 2004

[10]南海北部带鱼生长死亡与参数动态综合模式. 朱江峰,邱永松. 2005

[11]南海北部陆架区蓝圆鲹的生长、死亡及合理利用研究. 陈国宝,邱永松. 2003

[12]珠江口水域鳓鱼生长和死亡参数估算. 王雪辉,邱永松,杜飞雁. 2004

[13]黄海南部小黄鱼种群动态和开发模式. 严利平,刘尊雷,金艳,程家骅,熊瑛,胡翠林. 2022

[14]黄海南部和东海小黄鱼资源动态的比较. 刘尊雷,谢汉阳,严利平,袁兴伟,杨林林,黎雨轩,吴颖,程家骅. 2013

[15]长江上游江津江段吻的种群参数. 熊飞,刘红艳,段辛斌,田辉伍,刘绍平,陈大庆. 2018

[16]东海区刺鲳生长、死亡及资源利用状况评价. 胡芬,严利平,李圣法. 2006

[17]南海北部金线鱼生长、死亡和最适开捕体长研究. 王雪辉,邱永松,杜飞雁. 2004

[18]长江上游江津江段吻鮈的种群参数. 熊飞,刘红艳,段辛斌,田辉伍,刘绍平,陈大庆. 2018

[19]南海北部竹筴鱼的生长、死亡及合理利用. 陈国宝,邱永松. 2004

[20]长薄鳅基因组四碱基重复微卫星的分离及序列特征分析. 熊飞,刘红艳,段辛斌,刘绍平,陈大庆.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