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大豆GmTAW1基因的全基因组鉴定和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华涛 1 ; 陈新 1 ; 顾和平 1 ; 张红梅 1 ; 袁星星 1 ; 崔晓艳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关键词: 大豆;产量;基因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14 年 29 卷 02 期

页码: 1-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基于水稻增产基因OsTAW1,从大豆全基因组中鉴定出23个GmTAW1同源基因家族成员,分析了大豆GmTAW1基因家族成员的保守结构域,并利用MEGA 4.1软件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研究了大豆GmTAW1基因成员的表达特征,为大豆产量性状的分子技术改良提供了候选基因资源。

  • 相关文献

[1]大豆生物量与产量组分间的相关及关联分析. 晁毛妮,郝德荣,印志同,张晋玉,宋海娜,张怀仁,褚姗姗,张国正,喻德跃. 2014

[2]大豆杂种产量的主-微位点组遗传分析. 杨加银,贺建波,管荣展,杨守萍,盖钧镒. 2010

[3]黄淮地区大豆重要亲本间产量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及其遗传基础. 杨加银,盖钧镒. 2009

[4]多效唑对大豆矮化及增产的效应. 章迪,郑均娥. 1989

[5]植物生长调节剂Cabrio和Opera对大豆生长以及产量的影响. 张锴,王宇,李凯,王成坤,赵琳,马娜,智海剑,王宗标. 2013

[6]“粒宝宝”叶面肥对大豆的生理功能及产量的影响. 钱新民,杜小凤,吴传万,贾艳艳,杨文飞. 2016

[7]三唑类化合物(PP_(333))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及生理作用. 王宗标,忻世卿. 1991

[8]2018年上半年大豆市场形势分析与下半年展望. 殷瑞锋,徐雪高,张振. 2018

[9]2017年大豆市场形势分析与2018年展望. 殷瑞锋,徐雪高,张振. 2017

[10]植物复合生长调节剂对大豆产量及子叶物质充实的影响. 缪亚梅,汪凯华,顾春燕,葛红,赵娜,王学军. 2019

[11]2016年以来大豆市场分析与后市展望. 殷瑞锋,徐雪高,冯学静. 2017

[12]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黄淮海夏大豆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王幸,邢兴华,徐泽俊,齐玉军,季春梅,吴存祥. 2017

[13]前茬作物秸秆还田下轮作模式和施肥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张国伟,王晓婧,杨长琴,束红梅,刘瑞显. 2021

[14]黑土实施免耕对玉米和大豆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周桂玉,张晓平,范如芹,梁爱珍,黄丹丹,杨学明. 2015

[15]不同浓度富氢水对大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陈来斌,王丹,沈晋锋,陈华涛,孟丽君,张茂星,喻敏. 2024

[16]种衣剂与地膜覆盖对盐碱地大豆增产的协同效应. 贺亭亭,孙果丽,薛晨晨,何苏南,朱小梅,董静,王凯,张振华,邢锦城. 2024

[17]小麦赤霉病原菌拮抗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7M1产抗菌素的研究. 冉军舰,徐剑宏,赫丹,胡晓丹,史建荣. 2016

[18]龙特甫A变异株类型及其影响原因. 郑德兴,顾根宝,王海洋. 1997

[19]组建种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必要性分析. 钱虎君,郑安俭,汤义华,焦庆清,张红生. 2010

[20]基因自组织与作物遗传育种. 崔世友. 199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