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胡菡青 1 ; 罗水鑫 2 ; 王贤达 1 ; 林雄杰 1 ; 陈瑾 1 ; 范国成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2.福建省连城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关键词: 李;梅下毛瘿螨;Acalitus phloeocopte;为害症状;形态;防治
期刊名称: 中国南方果树
ISSN: 1007-1431
年卷期: 2016 年 45 卷 06 期
页码: 156-15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梅下毛瘿螨(Acalitus phloeocoptes Nalepa)是世界广布种,在中国李上为首次报道,主要为害芽苞,包括花芽和叶芽。若、成螨群居在幼嫩的鳞片间隙取食和繁殖,被害芽异常增生畸变,芽苞周围的芽丛不断增多,芽体变大、变短,多个畸形芽簇生在芽的基部,形成大小不一的球状瘿瘤,不能正常萌发和展叶,影响开花结果,给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后期瘿瘤逐渐木质化,并且造成节间缩短。
- 相关文献
[1]害长头螨在金针菇生产中的为害特点与防治措施. 兰清秀,应正河,柯斌榕,卢政辉,廖剑华. 2016
[2]HPLC法测定李果实中花色苷含量及其与pH示差法的比较研究. 周丹蓉,叶新福,方智振,姜翠翠,潘少霖,林炎娟. 2018
[3]李种质资源果实中花色苷含量的评价研究. 周丹蓉,林炎娟,叶新福,方智振,姜翠翠,潘少霖. 2019
[4]基于转录组的‘三月李’及其红肉突变体ARF基因家族鉴定及分析. 方智振,姜翠翠,周丹蓉,潘少霖,叶新福. 2019
[5]三月李及其红肉突变体Aux/IAA家族基因鉴定及分析. 方智振,姜翠翠,周丹蓉,潘少霖,叶新福. 2020
[6]基于转录组的三月李及其红肉突变体Expansin基因家族鉴定及分析. 方智振,林炎娟,姜翠翠,周丹蓉,潘少霖,叶新福. 2020
[7]套种白三叶对李园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姜翠翠,方智振,周丹蓉,林炎娟,叶新福. 2020
[8]60Co-γ辐射诱变李新品种福红的差异性状及果实品质分析. 周丹蓉,叶新福,方智振,林炎娟,陈文光. 2023
[9]李果实蛋白质的营养评价与聚类分析. 周丹蓉,廖汝玉,方智振,潘少霖,叶新福. 2012
[10]闽产李果实氨基酸组成及其营养分析. 颜孙安,钱爱萍,姚清华,林香信,林虬. 2012
[11]疏果对李果实品质及树体营养生长的影响. 周丹蓉,潘少霖,叶新福,方智振,姜翠翠,王小安. 2016
[12]李Ran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方智振,周丹蓉,姜翠翠,廖汝玉,叶新福. 2014
[13]芙蓉李PsACO1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方智振,周丹蓉,叶新福,姜翠翠,潘少霖. 2015
[14]李的孢粉学初步研究. 廖汝玉,任丽花,曾志芳,尹兰香. 2016
[15]鲜食、晚熟、优质李新品种‘秋姬’引种简报. 周丹蓉,叶新福,潘少霖,廖汝玉,方智振,姜翠翠,王小安. 2014
[16]辐射三月李红肉迟熟突变体的ISSR分析. 方智振,叶新福,周丹蓉,潘少霖,姜翠翠. 2016
[17]李果实花色素苷提取工艺研究. 周丹蓉,叶新福,潘少霖,方智振,姜翠翠,廖汝玉,王小安. 2014
[18]李果皮花色素苷、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及抗氧化性研究. 周丹蓉,方智振,廖汝玉,叶新福,姜翠翠,潘少霖. 2013
[19]李的观赏盆栽技术. 陈文光,潘少霖,王小安,余伟军,叶新福. 2014
[20]大孔树脂二次纯化联合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制备芙蓉李花色苷的研究. 周丹蓉,林炎娟,方智振,姜翠翠,叶新福,陈文光.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SLAF-Seq技术的橄榄种质资源SNP标记开发与遗传关系鉴定
作者:沈朝贵;赖瑞联;陈瑾;冯新;陈义挺;韦晓霞;吴如健
关键词:橄榄;种质资源;SNP标记;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
-
黄龙病发病芦柑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特征
作者:雷美玲;饶文华;胡进锋;岳琪;吴祖建;范国成
关键词:黄龙病;柑橘;高通量测序;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差异物种;环境因子
-
福州地区雪柑种质资源调查与优良株系筛选
作者:张艳芳;胡菡青;温寿星
关键词:雪柑;福州;优良株系
-
西番莲叶片矿质元素含量适宜值研究
作者:施清;谢钟琛;王贤达;许家辉;李健
关键词:西番莲;叶片矿质营养;适宜标准;平衡态综合诊断施肥法
-
基于转录组测序筛选与柚裂果相关的基因
作者:卢艳清;林燕金;王贤达;卢新坤
关键词:柚(CitrusgrandisL.Osbeck);裂果;果皮;转录组;抗裂基因
-
福州地区福桔种质资源调查与优良株系筛选
作者:张艳芳;胡菡青;温寿星
关键词:福桔;福州;优良株系;福选1号
-
橄榄鲜食新品系"灵峰"和"闽清2号"主要性状综合评价
作者:赖瑞联;沈朝贵;陈瑾;肖维强;郑丽;黄起豹;黄荣;韦晓霞;吴如健
关键词:“灵峰”;“闽清2号”;橄榄;鲜食;成熟期;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