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亚洲玉米螟1代和2代成虫行为生物学研究——Ⅰ栖息与交尾场所及夜间行为动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文德 1 ; 陈素馨 1 ; 李璧铣 2 ; 郑礼 2 ; 李绍印 3 ;

作者机构: 1.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农学系

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所

3.河北省遵化县第一职业中学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成虫;行为生物学;栖息;交尾;夜间行为动态

期刊名称: 张家口农专学报

ISSN: 1008-2719

年卷期: 2002 年 01 期

页码: 1-8

摘要: 明确了亚洲玉米螟 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第1、2代成虫在河北省的主要栖息和交尾场所。其中,2代发生区的第1代成虫有75.6%~100%在水稻上交尾,无水稻栽培地区主要在谷子、花生、大豆和杂草上交尾;3代发生区的1代成虫主要在春播谷子和大豆上交尾,2代成虫在夏播谷子和大豆上交尾的比率分别为6.1%~68.6%和20.0%~91.7%。成虫白天栖息与夜间交尾的场所一致。2代成虫极少在玉米和高梁上交尾,除产卵外,几乎不在这两田内停留。

  • 相关文献

[1]亚洲玉米螟一、二代成虫行为生物学研究——Ⅱ羽化、交尾和产卵节律. 李文德,陈素馨,张树发,李璧铣,郑礼. 2002

[2]桑天牛寄生性天敌花绒寄甲成虫的日活动节律. 吕飞,王志刚,阎爱华,毕拥国,刘炳响. 2015

[3]二点委夜蛾成虫对不同诱测物质趋性研究. 安立云,张志英,李智慧,李保俊,姜京宇,董志平. 2012

[4]二点委夜蛾形态特征的初步观察. 马继芳,李立涛,王玉强,董立,甘耀进,董志平. 2011

[5]二点委夜蛾成虫夜间活动规律及对不同杀虫灯管的趋性反应. 李立涛,王新玉,杨利华,刘磊,马继芳,董立,甘耀进,董志平. 2012

[6]温度和营养条件对管侧沟茧蜂成虫寿命的影响. 路子云,钟勇,屈振刚,刘文旭,李建成. 2010

[7]布氏白僵菌菌株JG-17的鉴定及对3种金龟子的毒力测定. 曹伟平,丰硕,程佳旭,陈丹,吴青君,宋健. 2024

[8]二点委夜蛾不同世代成虫适宜生境调查及其在作物间的转移规律研究. 马继芳,徐璟琨,王维莲,林英杰,靳群英,董志平. 2014

[9]苏云金杆菌芽孢与晶体不同配比对亚洲玉米螟的毒效. 张敏鹰,范秀华,邢建民. 1988

[10]亚洲玉米螟越冬代成虫扩散行为与迁飞可能性研究. 周大荣,宋彦英,李璧铣,张广义,高书兰,刘勇,郑礼,王蕴生,谢为民,李文德,潘永成. 1994

[11]利用玉米螟赤眼蜂在朝鲜防治亚洲玉米螟的效果评价. 白树雄,张峰,郑礼. 2006

[12]亚洲玉米螟为害对玉米镰孢穗腐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石洁,王振营,何康来,丛斌. 2012

[13]华北地区穗期亚洲玉米螟为害与玉米穗腐病发生的关系. 何康来,王振营,石洁,董建臻. 2005

[14]用亚洲玉米螟测定苏芸金杆菌制剂毒力效价的研究. 黎新莹,冯书亮,傅韵琴,范秀华,邢建民. 1991

[15]亚洲玉米螟为害后玉米冠层光谱变化和产量损失研究. 文丽萍,石洁,王振营,何康来,程登发.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