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岩溶山区玉米白三叶间作对土壤养分及作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唐柳办 1 ; 王家豪 1 ; 王雷挺 1 ; 王普昶 2 ; 赵丽丽 1 ;

作者机构: 1.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2.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白三叶间作;土壤养分;土地当量比;间作系统生产力;间作优势

期刊名称: 中国草地学报

ISSN: 1673-5021

年卷期: 2022 年 44 卷 005 期

页码: 31-3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推广种植范围广的玉米和适应性较强的白三叶为对象,初步探讨玉米白三叶间作模式在岩溶山区的生产优势.设置行距30cm(JBY30)、50cm(JBY50)、70cm(JBY70)玉米白三叶间作,以相应行距(DY30、DY50、DY70)的单作玉米和行距30cm(DB30)单作白三叶为对照,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及作物生产性能指标,结果表明:JBY30(蜡熟期)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DY30(P<0.05);JBY50(灌浆期)全磷含量显著高于DY50(P<0.05);JBY30(抽穗期和灌浆期)、JBY50(灌浆期)和JBY70(抽穗期)全钾含量显著高于相应行距玉米的单作(P<0.05).间作下玉米粗蛋白(除JBY30外)、粗脂肪、无氮浸出物(除JBY70外)含量均高于相应行距的单作,而粗纤维含量低于单作.间作白三叶粗灰分含量均高于单作.单作白三叶第一茬产量显著高于间作白三叶(P<0.05).JBY30玉米地上总干物质产量比DY30显著提高了 32.23%,比JBY50和JBY70分别显著提高了 47.63%和45.20%(P<0.05).随行距的增大,土地当量比(LER)、间作系统生产力(SP)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玉米相对白三叶的资源竞争力(Am)和间作优势则呈下降趋势.JBY30的间作优势最大,LER、SP显著高于JBY50和JBY70(P<0.05).因此,认为JBY30是适宜岩溶山区玉米白三叶间作系统的最佳间作模式.

  • 相关文献

[1]芜菁甘蓝马铃薯间作对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韦贞伟,陈超,熊先勤,张园,李复炜. 2015

[2]贵州不同区域尺度植烟土壤养分特征及其养分管理初探. 石俊雄,秦松,熊德勇. 2008

[3]基于GIS的贵州省稻田土壤养分及pH时空演变特征. 童倩倩,李莉婕,韩峰,陈海燕,赵泽英,彭志良. 2017

[4]贵州主要红阳猕猴桃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黄伟,万明长,乔荣,袁建琦. 2013

[5]土壤养分对杂柑品种幼树生长量的影响. 袁启凤,陈守一,杨顺煜,杨鸿雁,吴爱国,李金强. 2009

[6]贵州省耕地土壤的养分状况. 童倩倩,何腾兵,高雪,彭志良,韩峰,赵泽英,杨莉,袁成军,杨柳. 2011

[7]基于GIS的村级尺度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其养分管理研究. 张建. 2010

[8]贵州茶园土壤养分调查分析. 周国兰,赵华富,王校常,孙继海,何萍. 2009

[9]有机氮甘氨酸对牛肉红朱橘苗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 袁启凤,陈守一,江婷,樊国盛,王澍. 2014

[10]喀斯特山区村级尺度下农田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性. 彭志良,赵泽英,李中元,李莉婕. 2008

[11]红枫湖水库消落区典型土壤养分与重金属含量调查. 范成五,熊元,秦松. 2008

[12]生草养鸡对梨园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王荔,马玉华,杨胜俊,万明长. 2011

[13]贵州山区不同海拔蔬菜种植区域内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变化. 孟平红,郭惊涛,李桂莲,潘德怀,李从信,付纪勇,肖厚军. 2015

[14]土壤速效养分速测方法研究. 孙锐锋,周瑞荣,闫献芳,朱大雁. 2010

[15]基于GIS的大比例尺度土壤空间变异特性与插值方法. 李莉婕,赵泽英,彭志良,秦松. 2013

[16]云南杜鹃群落不同海拔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区智,解璞,巩合德,樊国盛,王澍,袁启凤. 2014

[17]贵州重点茶区茶园土壤pH值和主要养分分析. 张小琴,陈娟,高秀兵,段学艺,曹雨,赵华富,王家伦. 2015

[18]贵州耕地耕层土壤养分状况评价. 高雪,陈海燕,童倩倩. 2013

[19]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花溪古茶树立地土壤养分评价. 宋勤飞,牛素贞,陈正武,尹杰,周绍均,岑春娇. 2017

[20]喀斯特山区县级尺度土壤养分分区初探. 张建,秦松.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