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外源赤霉酸对小麦Rht12矮秆系农艺性状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书文 1 ; 张仙义 1 ; 王艳平 1 ; 姚金保 1 ; 姚国才 1 ; 杨学明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矮秆基因;赤霉酸;农艺性状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03 年 06 期

页码: 12-1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赤霉酸处理对小麦Rht12矮秆系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外源赤霉酸对主茎和分蘖的作用是相同的。拔节期赤霉酸处理促进第 1至第 4节间伸长 ,第 5节间缩短 ,穗粒数减少 ,千粒重和穗粒重增加 ,熟相改善 ,处理浓度越高 ,与对照的差异越大。开花期赤霉酸处理对穗粒数和后期熟相没有作用 ,使千粒重略减。拔节期高浓度的赤霉酸处理对千粒重和熟相的改善作用为间接效应。

  • 相关文献

[1]外源赤霉酸对小麦砌Rht12矮秆系农艺性状的影响. 王书文,张仙义,王艳平,姚金保,姚国才,杨学明. 2003

[2]ABA,GA对芸苔属种子休眠与萌发的调控研究. 傅寿仲,吕忠进. 1991

[3]转SbPIP1基因小麦的农艺性状调查. 余桂红,邢锦城,马鸿翔,周淼平,姚金保. 2016

[4]小麦互交群体中农艺性状的遗传与选择. 杨竹平,吴兆苏,林一波. 1991

[5]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粒宝宝”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杜小凤,王伟中,顾大路,吴传万,杨文飞,朱云林. 2019

[6]小麦抗赤霉病基因库建拓研究——抗源库群体改良效果初报. 蒋国樑,吴兆苏,陈兆夏,黄德崇,肖庆璞,陈怀谷,朱涵,方毅敏. 1992

[7]江苏省淮南小麦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指标相关性研究. 衣政伟,林佩佩,袁红,朱海鹏,吴计余,王显,华荣. 2021

[8]澳大利亚小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广旭,樊继伟,孙中伟,王康君,郭明明,李强,陈凤. 2018

[9]转TaCOMT-3D基因小麦的农艺性状评价. 周淼平,张增艳,姚金保,王化敦,杨学明,张鹏,余桂红,马鸿翔. 2020

[10]长江中下游麦区不同小麦品种镉积累差异研究. 易超,史高玲,陈恒强,姚澄,潘云俊,石月红,李标,高岩. 2022

[11]常用小麦亲本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评价及遗传相关研究. 姚国才,姚金保,杨学明,王书文,钱存鸣,周朝飞. 2002

[12]小麦收获指数遗传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姚金保,姚国才,杨学明,马鸿翔,张平平. 2008

[13]江淮下游地区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姚国才,姚金保,杨学明,王书文,郭世平,金德洲,钱存鸣,周朝飞. 2001

[14]转TaPK-R1基因小麦的农艺性状评价. 周淼平,张增艳,姚金保,王化敦,杨学明,张鹏,余桂红,马鸿翔. 2020

[15]长江中下游近10年冬小麦区试主要农艺性状演变分析. 温明星,李东升,陈琛,郭瑞,姚维成,申雪懿,刘家俊,邓垚. 2022

[16]2004-2022年徐州地区气候因子及小麦区域试验品系性状演变分析. 刘立伟,刘静,王静,易媛,朱雪成,张娜,张会云,马红勃,刘东涛,冯国华. 2025

[17]江苏淮北地区不同小麦品种生态适应性研究. 郭明明,王康君,何宁秀,赵雪君,张广旭,谭一罗,李晓峰,师毅君,何茂盛,樊继伟. 2024

[18]赤霉素(GA_3)和脱落酸(ABA)对不同水稻品种生长和生理特性及GA20ox2、GA3ox2基因表达的影响. 杨艳华,张亚东,朱镇,赵凌,陈涛,赵庆勇,王才林. 2010

[19]转基因抗病小麦环境安全评价研究. 史建荣,吴季荣,徐剑宏,林凡云,祭芳. 2010

[20]江苏省淮北地区小麦育种进展与发展趋势分析. 李筠,冷苏凤,王龙,任立凯,李强.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