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杀鱼爱德华氏菌双组分调控系统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金梦如 1 ; 胡永华 2 ; 孙冬梅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 杀鱼爱德华氏菌;双组分调控系统;毒力;调控

期刊名称: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ISSN: 1002-2090

年卷期: 2023 年 35 卷 005 期

页码: 78-84,116

摘要: 杀鱼爱德华氏菌是一种重要的鱼类病原菌,可感染多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包括海水鱼如大菱鲆、牙鲆、石斑鱼和淡水鱼如罗非鱼等.杀鱼爱德华氏菌致病机制复杂,由多因素构成,其中双组分调控系统(two-component regulatory system,TCS)是其发挥抗逆作用与致病作用的一种重要系统,与细菌抗酸、抗氧化、生物被膜形成、运动性、毒力相关因子的表达等密切相关.当前,杀鱼爱德华氏菌已成为研究水产动物致病菌的一个模式菌株,尽管其致病机制相关研究相对深入,但有关杀鱼爱德华氏菌TCS的研究还很缺乏.为明确TCS在病原菌中发挥的作用,对杀鱼爱德华氏菌TCS的组成、TCS对T3SS/T6SS和其他毒力因子的调控作用与机制以及双组分系统受调控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结论表明:(1)TCS对环境应激、T3SS/T6SS、其他毒力因子以及对Mg2+浓度感知和氨基酸途径代谢等方面具有调控作用;(2)EsrA-EsrB系统受到FabR、EvrA的正调控;(3)EsrA-EsrB系统受到RpoS、PepA、MviN、UhpA、EnrR等的负调控;(4)EsrB与Fur存在相互作用.通过综述以上结论,以期能促进相关研究的深入.

  • 相关文献

[1]杀鱼爱德华氏菌新型抗酸系统GadBCD的抗酸作用与致病作用. 高博,宫春光,舒艾梅,张杉杉,李静林,胡永华. 2024

[2]杀鱼爱德华氏菌新型毒力因子研究进展. 李静林,宫春光,舒艾梅,张杉杉,高博,胡永华. 2024

[3]杀鱼爱德华氏菌质膜蛋白酶HtpX致病作用与受调控研究. 吴清娟,许嘉芮,方清建,黄惠琴,胡永华. 2024

[4]果实成熟软化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贾志伟,张鲁斌,高豪杰,李俊俊,李雯. 2012

[5]茄子花青素研究进展. 吕玲玲,冯雪锋,李威,李可,肖熙鸥. 2018

[6]橡胶树中橡胶的生物合成与调控. 邹智,杨礼富,王真辉,袁坤. 2009

[7]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及其对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的调控. 覃碧. 2013

[8]菠萝品质形成的影响因素. 庞观胜,朱祝英,杨玉梅,张秀梅. 2013

[9]植物14-3-3蛋白的功能及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展望. 刘凡,李美英,徐碧玉. 2008

[10]ASR蛋白调控植物抗逆性的研究进展. 颜彦,韦运谢,侯晓婉,胡伟. 2015

[11]菠萝品质生理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陈海芳,袁晓丽,张秀梅. 2016

[12]外源茉莉酸调控橡胶生物合成的研究. 曾日中,段翠芳,黎瑜,谭海燕,聂智毅,郝秉中. 2011

[13]转录因子对果实发育成熟及品质形成调控研究进展. 张静,高鹏钊,徐碧玉,金志强,刘菊华. 2016

[14]植物AGMOUS-like6基因的进化及功能研究进展. 易双双,尹俊梅,杨光穗,李崇晖,陆顺教. 2022

[15]茉莉酸及其信号传导研究进展. 朱家红,彭世清. 2006

[16]蔬菜设施栽培土壤的盐分累积及其调控. 朱国鹏,王玉彦,刘士哲,罗健,林东教. 2002

[17]植物激素对铝毒胁迫反应调控的研究进展. 彭李顺,曹峥英,杨本鹏,蔡文伟. 2022

[18]豆大蓟马对12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唐良德,付步礼,邱海燕,韩云,李鹏,刘奎. 2015

[19]7种植物源活性成分对百香果蓟马的毒力和驱避行为测定. 于欢,吴朝波,朱明军,杜荣锴,严崇泽,伍春玲. 2023

[20]芒果畸形病菌室内单剂及复配剂增效配比的筛选. 刘晓妹,许婉玲,漆艳香,韦运谢,蒲金基.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